人和人相处
很正常会因为他人的“外貌”“态度”“肢体语言”等等
进行初步的“贴标签”
别人会这样贴标签
也是很正常的事
比如穿了一件破体恤的人,坐在一群西装革履的人中间
人们难免对他有所避忌,觉得他很古怪又粗陋
但是,如果他一开口,条理分明,逻辑清晰,有理有据
人们又会对他刮目相看
最后,他报出实际身份头衔,不但是一名博士,还是身价上亿的富豪
人们就会觉得“啊,他真是朴实不虚荣呢,这么厉害的人,还这么低调”
纷纷敬佩了起来
正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些标签贴得很轻松,很随意,很大众
才有许多教我们礼仪,交际的相关书籍
将“怎么做会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怎么做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做一些总结归纳
让我们学习,或者避免
这些归纳总结
也确实让许多人受益,避免了一些人际上的尴尬,保留了好的印象
但同时也让一些人过度依赖这些方法,只在表面上迷惑他人,达到自己的短期目的——比如学历造假、穿着体面在高档酒楼行骗、开豪车骗异性等等
往往这些“正常人都会做的事”“正常人都会想的事”
反而让我们懈怠思考,放松警惕,随波逐流了
一个清醒的人,是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的
在那些“理所当然”的想法面前,多行前一步,才有机会比别人更接近真相
衣衫素陋之人,大多数人都会看低他,这种行为只是思维习惯而已,并没有谁拿枪指着,逼迫大众这样认为
因此,如果你不这样认为,你偏就少一些判断,多观察一下,也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
反而给自己留出了言行的余地,也留出了心理上的空间,实事求是,更容易接纳客观现实,而非“我以为”“大家不都这样以为”“谁让你这样,能怪我误会嘛?”之类的(内在、外在)冲突
越是能从那些自以为的桎梏中走出来
人心才会越开放,越松弛
在心里“刻下”的东西,要擦除,是不容易的,即便事实摆在眼前,自己也还要先否定自己之前的看法
不如给自己和别人多一点机会表现和表达,晚一些下结论,也许还能发现许多别样的美好呢?
对人“过差”的标签,和“过好”的标签,都是一样的道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