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乞丐版柏拉图发布时间: 2025-05-10 22:58:30 浏览:0 次 发布地: 青岛市 天气: 晴

        戒烟戒酒:一场随波逐流的“自我革命” 在这个时代,戒烟戒酒似乎成了一种风尚。走在大街上,你能看到越来越多曾经的“烟鬼”“酒鬼”纷纷宣称自己已经告别了烟酒。人们对戒烟戒酒的热衷,有时让人觉得这仿佛是一场全民参与的自我救赎运动。但仔细想想,这其中有多少是真正出自内心的渴望,又有多少是被社会舆论裹挟着,身不由己地踏上这条“戒途”呢? 如今,健康观念铺天盖地地向我们袭来,各种媒体、专家都在不遗余力地宣传烟酒的危害。吸烟致癌,饮酒伤肝,这些话语像紧箍咒一样,时刻在人们耳边回响。于是乎,为了那缥缈的“健康未来”,很多人开始跟风戒烟戒酒。就像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里写的那样:“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智能活动里,没有比做价值判断更简单的事了。假如你是只公兔子,就有做出价值判断的能力——大灰狼坏,母兔子好;然而兔子就不知道九九表。此种事实说明,一些缺乏其他能力的人,为什么特别热爱价值的领域。倘若对自己做价值判断,还要付出一些代价;对别人做价值判断,那就太简单、太舒服了。”现在大家都在说戒烟戒酒好,对健康有益,这就像是一种简单的价值判断,人们不假思索地接受,然后随大流地去执行,却很少有人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这样做吗? 还有那无处不在的社交压力,也成了人们戒烟戒酒的“助推器”。如今的社交场合,好像不戒烟戒酒就不合群。在聚会上,当别人递来香烟,你要是拒绝,就可能会被贴上“不合群”“装清高”的标签;当大家举杯欢庆,你要是不喝酒,就仿佛成了破坏气氛的罪人。为了融入所谓的“社交圈”,很多人放弃了自己的喜好,违心地选择了戒烟戒酒。这让我想起王小波说的:“我选择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在这种社交压力下,人们选择沉默地接受戒烟戒酒,却失去了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机会,也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一些热爱。 再看看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的示范效应。一旦某个名人或者成功人士宣布戒烟戒酒,马上就会有一群人跟风效仿。大家似乎觉得,只要像他们一样戒掉烟酒,就能离成功更近一步。这就好比看到别人穿了一件漂亮的衣服,不管合不合身,自己也要买一件来穿。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说:“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可现在,很多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连爱和吃的权利都被剥夺了,被社会舆论所左右,放弃了自己的个人意愿,只为了成为别人眼中的“成功模样”。 当然,我并不是说戒烟戒酒本身不好,健康的生活方式确实值得提倡。但我反对的是那种盲目跟风、被社会舆论牵着鼻子走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不应该在一片“戒烟戒酒”的呼声中,迷失了自我。生活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眼中的样子。我们可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但也不必为了迎合社会舆论,而放弃那些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小爱好。毕竟,人生苦短,总要给自己留一些任性的空间,不是吗?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