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语,不仅是出于对现实的需求,也在于学习过程中对我好奇心的满足。
我特别喜欢研究语言及不同语言间的翻译。把一句话从A翻译到B的过程中有多少语义流失?虽然AB表达的意思相同,但如果只按字面意思来看,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说?
举一个我在学习日语之前自作聪明的例子:
我正在学日语-私は日本語を勉強しています
我曾天真地以为所谓“勉强”,是一种谦虚地表达方式,以勉强来说明自己的日语还不是很好,还需要继续学习。
但后来真正学习了日语后才知道这个词就是字面意义的学习。以我的浅薄学识来看,勉强在日语中的含义是“自勉以强”,也就契合了中文里学与习的概念。
又比如じゅぎょう(jugyō),起初只学了它的假名,便认为它对应的汉字是“执教”。直到继续学下去才发现是“授业”,传道授业解惑也。
对于更复杂的表达,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翻译灵活地发挥自己的认知来使源语言能准确地变成目标语言,最好还能文雅,也就是俗称的信达雅。
不要觉得这是个简单的过程,看看十年前的翻译软件和今天的翻译软件,云泥之别。软件作为一个复杂的算法,需要程序员首先理解了需要让它达到何种目的,以代码的形式写成算法,再让它没bug地跑起来以达到了最初的目的,是个复杂的过程。话说回来,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翻译”呢?软件在程序员的“教育”下学会了种种字面含义和实际含义的区别,翻译们也需要在学和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认知,来使翻译工作做得更好。
而对以上这些思考和研究,恰恰是我乐于学习语言的动力。
自勉以强。
评论:
凛子: 我也想学日语,推荐看什么书呀
作者: 我是用多邻国学的[捂脸哭]
凛子: 多邻国好用就入门方便一些,但是现实交流好像不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