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慢慢学的四饼发布时间: 2024-08-05 18:13:38 浏览:3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我们无一例外受困于语言符号之中,而语言符号就是大他者,也就是象征秩序,从人类进入象征秩序的那一刻起,创伤就已经存在了,也就是说,语言本质上代表创伤的存在,而语言系统的确立就意味着我们自身的欲望被异化,也就是所谓的,我有一份感受,但这份感受无法言说,但我为了进入象征秩序并加入同一性,我为我的感受命名,命名后将具有意义,但我的感受也不再是我的感受,我也不再是曾无法言说的那个我。 ​人类因进入同一的欲望,而试图将一切象征化,也就是将一切命名,当我心口一紧时,我将其称为心痛,我感觉你将会发生某种不好的事时,我将其称为焦虑,我想要靠近某个人时。我将其称为喜欢或憧憬。 ​这一切的命名行为,都是我们试图感受甚至占有世界某一部分的欲望体现。 ​但象征永远都有剩余,当一个人不断的为一个事物命名时,他最终一定会触碰到那无法被象征的一部分,那一部分会令人焦虑、痛苦甚至充满虚无,那个部分就是拉康所说的对象a。 ​而既然一定会痛苦,那为什么人类还会不断的追问与挖掘呢?因为为了通往原质,那是与对象a相对应的一个世界,那个世界无比庞大,它是未命名的世界,人类社会不存在任何一种语言符号可以对其象征化,它不可名状,但人类却本能的对其向往,就是因为原质的世界没有任何痛苦和创伤,它很像宗教所描述的死后的世界,但却又不存在死或者世界的概念,这也是弗洛伊德所提到的死亡驱力所希望达到的地方,那个具有恢复性、无比安宁的状态。 ​而我们的焦虑与不安,正是因为我们渴望通往那个世界来逃离象征秩序带来的痛苦,而透过对象a这个桥梁所窥见的彼岸时所感受到的情感。#精神分析 #拉康

评论:
AI苟蛋: 深度好文!那么,我们今晚吃什么?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