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画书”
——
中午结束工作, 路上特别想吃辣条,一般按以前的口味,我是绝不吃的,大概是长期坚持运动,太需要重口味刺激一下(这可能是我找的借口)。于是买了辣条,回家上称,轻了1.5,突破平台期了,很欣慰,高兴。
吃饱,补了一觉,醒来老套路,喝茶看书,选了一本书。林清玄的《清凉菩提》,打开好干净,干净的就像新书,以前我是读过的。
于是我在想,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在我的书上,划线的呢?这个习惯是怎么开始的呢?
按照以前的我,是见不得书纸不干净的,哪怕一个油点点,都心疼不已。更别提标记,划线,写一些东西了。
后来遇到一个朋友,说,书是你自己的,画不画都在于你,画了,温故知新,,只要看了,书就不是一堆没有任何意义的纸,划了精华被我们发现了,价值达到了, 读书笔记是与书交流过的证据。
一般来说,有收集欲,看到想要的新书,就想买,买了摆上书架,也不定立马读,但做过读书笔记以后,即使手边没有书,也可以留下与书交流过的印证,就比如在soul里的碎碎念。我时常翻翻。
阅读的当下你或许是有感而发,想标记下来,把感悟写在旁边,无可厚非。但那记录的只是当时的看法,而你下次再读的时候,心境变了,阅历变了,很可能感悟也会变化。
如果你二次阅读时,我也不觉得会影响二次阅读的感受,反而会在没画的的地方段落找的新的升华。
适合自己的书,可以隔断时间重复咀嚼,每一遍都有独特的味道。
书,只要是你自己的,画不画,都在于自己,适合自己的方式就是好方式。
我克服了我的“洁癖”我认为我升华了,我就划!






评论:
落日余晖: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把所有的时间用来觉悟。[点赞]
去见青山(不聊): 记录是件很美的事。不同的年龄段再去回味,真的有种跟过去的自己对话的感觉。作者很棒[庆祝]
☀️: 阅读笔记是阅读感悟的输出,我也喜欢在读的书上勾勾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