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认为,人在这世上就是来受苦的。 其意大概是要人们正确的认识苦,了解苦因,从这种苦中活出对生命的觉醒,尽力把苦因消除,然后离苦得乐,成就究竟圆满的人生,求得“常乐我净”。 说人生有八苦。现实中,生活有苦有乐,苦乐相随。苦中作乐、化苦为乐不失为一种处世智慧。 乐观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当我们以快乐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时,我们会更加乐观向上,更加勇敢地面对挑战和困难。这种积极的心态不仅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还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让我们在事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人生虽免不了吃苦,人生也有很多快乐事情,美妙的音乐,香醇的美酒,浪漫的旅游,山清水秀的美景,花前月下的誓言……,说不尽的美好欢乐。 快乐,它不仅让我们的身心感到愉悦和舒适,还能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快乐地提升自己,或许是人生追求的终极意义。 世事无常,一切都在变化当中,一切都在生生灭灭,转眼即逝。美丽、健康、财富、快乐都是短暂的,美貌会成为黄脸;身强力壮被衰老病死取代;钱财不能永远保有,富人可能变穷;权势不会永久不变,种种无常带来种种痛苦。 然而,“塞翁失马”,祸福相依,祸福也相移。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会变成好事。如何把祸转化为福,把不好变为好,是一辈子的重要课题。 人生之苦的来源,是为自己计较太多。“生、老、病、死、怨憎会、 爱别离 、求不得”,哪一种不是围绕个人利害来的?人生的一切痛苦都源于对贪求欲望的执著。 人有多大的贪欲就有多大的苦,贪心、私欲是痛苦之根,过于计较个人得失,缺失的是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如果跳出私欲的牢笼,担起家庭、社会的责任,是不是就能拔除痛苦之根? 扛起你的责任,意味也需要吃苦,苦与苦却不一样。“人生是来吃苦的”,有点无奈,担责吃苦是主动的乐观的情愿的。 像老一辈革命家,为了实现建立新中国的理想,哪怕爬雪山过草地,挖草根吃树皮,仍以苦为乐。父母为了儿女,再忙再累再苦,也心甘情愿,苦中作乐。 如今逃避责任、不想挑战自己的人怎么做?啃老、躺平、单身主义、丁克,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家人,没有他人,以至没有后人。 中国自古推崇孝心、责任,提倡做人立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个人如果有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风骨精神和人格力量,还会因个人得失而痛苦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