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喜欢吃西梅的小姐姐发布时间: 2025-03-07 18:08:37 浏览:2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为了提升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最近几日,我在读《法医秦明》。 影视剧中,每每命案,必会有几名身着白大褂戴着口罩手套看不清面容的法医掀起警戒带,从容镇定的走进犯案现场,然后蹲在尸体前仔细勘查的镜头,作为一个刑侦剧的开端,那也是我对这份职业唯一深刻的书面印象,所以看序时还不甚了然,暗忖为何要用“鬼手”这样略显可怖的词来形容法医。 与深蓝平实的叙述相比,秦明小说中对场景的描述尤其对尸体解剖的细节描写丝丝入扣,带来的心理冲击强度简直堪比七级地震,对一个自幼就不敢看恐怖小说的我来说,这着实是个不小的心理挑战,为了应对各种残忍的死亡现场和血腥的解剖景象,我会迅速翻过阴森的封面插图只读纯文,听时更是放弃带着渲染音效的逼真有声剧,让那个毫无灵魂的AI拯救我的耳朵。 可即便如此,我还是被吓坏了,连续三晚,一到天黑便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感觉无数阴谋邪恶就潜伏在未知的黑暗里,听觉也变得格外敏锐,哪怕客厅突然“嘎达”一点声响都如雷贯耳,清晰异常,睡前尝试刷短视频逛广场看《资治通鉴》听白噪音,甚至让豆包讲睡前童话故事都无济于事,一桩桩命案连同一具具形态各异残缺不全腐烂恶臭的尸体都具象化了,在脑子里轮番出场,冲到我面前不停飘荡,最后只得将卧室门也反锁住,缩在被子里,连卫生间都不敢去。 可同时,我还是不可救药的入了迷,除了吃饭睡觉,业余时间几乎从早到晚都沉迷在故事里。 从《尸语者》到《无声的证词》,直至读完《第十一根手指》,我了解了许多法医鉴定的知识,知道依据什么来判断死者的年龄和死亡时间,尸僵和巨人观是怎样产生的,如何进行现场勘查和现场重建,跟着法医三人组,我俨然有了出现场的云经验,甚至走在路上,会对一辆停在一角,两只前胎已经干瘪的黑色轿车悄悄观察。我会开始不自觉避开一些不安全因素,譬如傍晚独自在小山公园散步时,会尽量不往偏僻地方去,也会与一辆往山上送花草的三轮车保持距离。 自信心开始爆棚的我忍不住让 AI 出题考我,谁知一题就把我打趴下,我对着题面那几十个字绞尽脑汁翻来覆去想,几乎将人在沙漠死亡的所有可能性都说了个遍,还是没答对,只能缴械投降,手里拿着半根火柴,竟然不是取暖取水呼救而是抽签!抽签!!好吧,距离成为侦探我还差得远。 作者说他写作的初衷,除了让大家更能理解尊重法医这一职业,不对其抱有偏见和误解,也希望善良的人能提高警惕,让怀恶的人放下屠刀。 欲望是人类本能驱动,对物质的欲望是为了生存,对情的欲望是为繁衍和基因延续。人性中原本没有善恶之分,只是当本能和欲望无节制膨胀时,便成了恶。懂得思考与自我克制,这是人有别于动物最重要的一点,保持向善之心,遏制贪欲,我们就能距离黑暗与痛苦更远一点。 午睡时,我听着《清道夫》第一案《后窗血影》渐渐睡着,我的逻辑分析能力提没提升我不知道,但我突然发现,秦明的小说除了不能当下饭的电子榨菜,已经可以作我的睡前故事了,当然,仅限白天。 向所有法医致敬。 #法医秦明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