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陪术后的妈妈在城区度过,少了很多迎来送往,也多了不少闲暇时间。时间多一点就觉得无聊,身体又不让出去乱跑,只好不务正业看点杂书,总比自虐要好吧。
这两本教育心理学的书翻来对比着看,刚刚开始。虽然都是行业内的翘楚,但维果茨基文中对皮亚杰理论的点评确实非常武断甚至是简陋,这也是苏式话语体系的弊端,一言不合就站在自己想象的理论“顶峰”上批判对方,认为别人犯了根本性错误。对比来看,皮亚杰在创造力及教学改革的访谈中则清晰地传达了自己对很多领域的敬畏甚至可以说是“怯懦”。
在今天来看两位心理学家的话语,谁更合乎科学探究的规律似乎不是一个问题。但我们也许又回到了维果茨基的老路,傲慢地停留在想象的顶峰上对别人品头论足,而不去关心别人到底在山间走了多少路,采了多少果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