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处的修行人当在一切时中培养自己一种活在当下的修行个性,去深观自己的行为及身心,由自己的内心世界中走出来。
活在当下意味着无忧无悔。对未来会发生什么不去作无谓的想象与担心,所以无忧。对过去已发生的事也不作无谓的思维与计较得失,所以无悔。
人只要修了最基础的身念处观照法,能去察觉自己呼吸的出入起伏,就可体会到相当的喜悦了。这一个察觉自己呼吸的方法,叫作安那般那法。
佛已把修行的要点讲得很清楚了——要修行人远离二边。既不要贪着地抓什么,也不要厌离地丢什么。人能“闲”得下来,于一切内外诸法皆不取不舍,活在当下而任运自在,法喜自然就会由心中涌出。
如来就是能真正接受一切的人。而且他的接受是现象的“本来面目”(如所从来),而不是如凡夫般地在意识层面被“处理”过了的结果。
凡夫的问题,就在于虽然他的生活是彻头彻尾地在意识层面被处理过了的东西,但他自己却不知道。不知道却会“认真”、执著,就产生了痛苦。
他只是如实地透过身、受、心、法去直观自己的执著。能见到了执著,放下了执著,他当下就是个喜悦的人了。
中道就是在充分认识与了解现实后,用自己的智慧所作对为达到终极目标最有效益的决定。
懂得中道的人一定能“接受自己”。而修行人也只有在能充分接受自己、了解自己之后,才谈得上如何去修正自己的行为。
修行的要点是明白了苦的缘起性,用四念处去充分了解自我与自我的执著,再用中道的态度为自己订出短期及长期合理的修行目标,逐渐减轻自己的执著(离爱染),最后就能达到解脱道的目的——苦的止息。
他只是个实际的人。面对人生中无数的起落,他喜悦地接受一切而参与一切,这就是中道。
不要轻易地评判任何人及任何事,是修四念处的基本精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