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科普】到底是盗窃还是诈骗?借手机、骗邻居、假卖车、卖赃车4个案例秒懂盗窃罪iconvs诈骗罪区别!
✅ 核心法律要点
根据《刑法》第264条(盗窃罪)、第266条(诈骗罪):
1. 盗窃罪:偷偷拿走财物,被害人完全不知情
2. 诈骗罪:用谎言骗人主动交出财物
关键区别:被害人是否“自愿”给东西?
---
🔍 四大案例解析
案例1:借手机后逃跑
情景:老狗骗朋友:“手机借我打个电话”,拿到手机后溜走
分析:
- 朋友虽然被骗,但借手机时没打算“送”手机
- 老狗是偷偷带走手机,属于盗窃罪
法条依据:被害人未因谎言“主动处分财物”
案例2:谎称车祸骗邻居*
情景:老狗骗邻居:“你女儿出车祸了!”,趁其下楼偷东西
分析:
- 邻居被骗下楼,但没同意老蔡进门
- 老狗属于盗窃罪(悄悄进入偷盗)
一句话总结:靠谎言制造机会偷东西=盗窃
案例3:路边摩托“一卖两吃”
情景:老狗把路边摩托谎称自己的,1万元卖给朋友
分析:
- 对摩托车:车是偷的,成立盗窃罪
- 对1万元:骗朋友买车钱,成立诈骗罪
法律后果:一个行为触犯两罪,择一重罪判刑(想象竞合)
案例4:先偷车再卖车
情景:老狗先偷摩托,隔天又卖给不知情朋友
分析:
- 偷车:成立盗窃罪
- 卖车:朋友花钱买赃车却无法过户,成立诈骗罪
法律后果:两个行为分别判刑,数罪并罚
📢 3分钟普法课堂
1. “骗中有偷”算哪条罪?
- 只要被害人没“自愿给东西”,都是盗窃
- 例:骗开你家门后偷东西=盗窃
2. 卖赃物为何算诈骗?
- 法律禁止赃物买卖,买家钱花了却拿不到所有权
- 卖家隐瞒真相骗钱=诈骗
3. 自救指南:
- 借贵重物品要求押证件
- 买二手物品必须查产权证明
- 听到“急事通知”先电话核实
⚖️ 法律冷知识
- 盗窃罪最高可判无期徒刑(如盗窃金融机构、珍贵文物)
- 诈骗罪50万元以上就是“数额特别巨大”,判10年以上
- 二手平台买到赃车?可报警追回损失,卖家涉嫌诈骗!
(本文依据《刑法》第264、266条及司法解释编写,具体案件需结合证据认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