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的高效社交方式:差异化社交>>
现在的男女都在找对象,但是好像谁也看不上谁。经过我的分析,我觉得上圈子决定的。
比如,上学的时候,你接触的都是身边的同学,所以学生间就会相爱,学生基数又大,所以情侣多。
辍学早的,早早进入社会,接触的又是社会上的年轻人,头脑一热,早早结婚
没辍学的,读大学,分三种情况,一种是大学没对象(估计在40%左右),二是有对象,毕业分手的(估计80%分手),三是没分手的,毕业结婚(少数)
大学毕业大概23岁左右(不读硕博的情况),刚刚参加工作步入社会,圈子还是相对变化不大,大概率受过教育的人会在一起工作,男女起步一样,都没什么额外价值体现,女性慕强,看到的是谁谁多厉害,有什么成就,人嘛,习惯性向上看齐,而大多数强者是社会中工作久的人,你让她怎么看的起同龄人。男生呢,忙着成为强者,但这需要时间。所以这里就产生了同龄异性之间的相斥,差龄异性间的吸引现象,如大龄男与年轻女,或者大龄女和年轻男之间的爱情。因为差异性,所以吸引,就是俗称的情绪价值和青春价值。这类人的特点是普遍晚婚,追求生活质量,不会轻易降低生活品质,因此不愿与社会妥协,一晃年龄大了,这就是城市大龄剩男剩女泛滥的原因
入社会早的青年男女,这类人群的特点是,结婚早,很多是年轻热血冲动结婚的,所以离婚率也高。他们的圈子也差不多是一样的,毕竟身边人平均受教育程度有限,向上社交空间有限。加之网络的普及,看到了外面的繁华世界,谁能不躁动呢。
另外就是毒鸡汤的泛滥和价值观点扭曲,导致部分人的思想改变,很多社会两性问题就异常尖锐化。明明是人人都有情感需要,但是对抗、对立、自我矛盾……最终多数人继续泡在网络里孑然一身,自怨自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单身快乐!!!
我觉的要想同龄人之间异性相互异性,还是从差异化入手,比如,她欣赏你有才华,你欣赏她种地很勤劳,是个过日子的人,这样容易发现双方彼此间的优点,从而走到一起。如果都是相同圈子的人,很难相互欣赏,因为你有的我也有,你在国企办公室翘着二郎腿,我也在同一间办公室嗑着瓜子刷网剧,对视一眼,心中互相默念一句叼毛[捂脸哭]你是体力劳动者,我也是,你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同样没啥兴趣。
AA互相排斥,BB,互相排斥
AB相互吸引
纯属个人观点,㊗️生活愉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