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坚硬的岩石发布时间: 2025-03-22 11:23:24 浏览:0 次 发布地: 佛山市 天气: 晴

        甘露寺之变3⃣️ 主角3:李训 李训出生于陇西李氏,在当时属于豪门贵族。他"质状魁梧,敏于辩论",后来中了进士,因为"阴险善谋事"深受他的叔父宰相李逢吉的器重,但因种种原因被流放象州。后来唐文宗即位,天下大赦他才回到了东都洛阳。 李训回到洛阳后,找到的第一个上升阶梯就是郑注,俩人"相得甚欢",成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而同时,李训也被王守澄引荐给了唐文宗,称他善讲《周易》,由此获得了唐文宗的宠信。 两人或多或少都因为宦官的关系进入了仕途,这样的政治出身成了后代史官攻讦的对象,不少文人甚至称他们反宦官集团甚至是在"以怨报德","背信弃义",是小人之举。 唐文宗见两人富有才华,就将两人召见掏出了心里话,两人表示若要得太平,就得先除宦官、再收复河湟失地、再清楚河北范缜。唐文宗深以为然,自此一个"志大才疏"的皇帝、一个阴谋家、一个曾经的江湖游医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组合。 郑注和李训因为是王守澄推荐出身,所以不会受到宦官集团的怀疑。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在王守澄的帮助下俩人的官职火箭似的上升,李训成为了礼部侍郎、同平章事,成功拜相;而郑注升为工部尚书,充韩林院士。 两人同时"自污",大肆索贿的同时排除"异己",甚至一度将宰相李德裕排挤出中央,此后又排挤出了二相,事后我们发现这些人当中大多数都是牛李的朋党,他们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国家行政。李训、郑注"妙选当时才俊",史书称这些人才为"狂怪险异之流",其中也有"亦能取正人伟望",但实际上这些人都是"新进孤立无党人士",能更好的为国家所用。 两人合谋利用宦官内部的派系矛盾,一步步分化并且剥夺了王守澄的实权,又诛杀了数名大宦官,最后设计鸩杀了王守澄。 此后,李训又将郑注安排到凤翔担任节度使,凤翔离洛阳较近,能成为掣肘宦官中央禁军的一股重要力量。两人同时发力,意图将整个宦官集团用武力手段连根拔起。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