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大汗发布时间: 2025-03-09 04:28:04 浏览:61 次 发布地: Saint Petersburg, Russia 天气: 晴

        这是一篇关于商业的分享,也是我花费七位数学费后,总结出了一些小小的思考。 对于绝大多数的生意人来讲,过去的成绩靠的是一个时代的红利,现在之所以觉得难,是因为时代红利正在对于绝大部分人消失,留下的机会越来越少,获取机会的门槛越来越高,因此,生意难做了。。。 关于“供需” 很多人把“供需”理解为一个生意的本质,有了供需,才有商品,才有服务。这样理解,没大错,但是,生意的本质,是“需求”,供,在后面,供,只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式。梁宁老师新作《真需求》一书,挖掘了这个商业的本质,各位看官有空请读一下,比我理解的“需求”,更为深刻 一个生意从无到有的顺序是:需求—解决方式—商业模式—壁垒—增长,懂了这个顺序,一个决策者的商业大局观,会慢慢养成 说起商业的从无到有,不得不提到的是“赛道”这个概念,对于很多人来讲,三年换一个赛道可能是很平常的事情,可是让我很好奇的是,三年如何会在一个赛道里做成“专家”,不专如何有壁垒,没有壁垒,如何增长?这,其实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 对于赛道的选择,我觉得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是“增量”,切入到一个新的赛道,没有增量的时候,不要进,因为没有新的供需关系的产生,你想在存量市场里和别人去抢饭吃,那只能通过三个维度“资金、技术、制度”来去降维打击,去颠覆原有生态链,去创新,这样,才有活下来的机会 最近几年“出海”一词是一个新的风口,对于我这样一个老出海人,自然不新鲜,大多数人之所以出海,也是找新的增量市场,没办法通过“资金、技术、制度”这三重维度去降维打击,那么只能另辟蹊径,去那些竞争小,利润大的地方,去重塑空间。 “出海,要去就去那些一碗面都卖几十块钱的国家去做市场” 这是一个身边的老出海人的总结。为什么这样说,东南亚一碗面卖十几块,国内一碗面也卖十几块,根本没有太多利润空间可言,加上当地华侨盘根错节几十年的关系,对于新出海人,有多大的胜算,值得深思。 这个世界上,有的是那些一碗面卖几十块钱的地方,比如俄罗斯,比如非洲,只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惜命,不敢去,因此,福建闽南名言“爱拼才会赢”,说的是有道理的 去年与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贸易商聊了很久,前辈说,90年代苏联刚解体,我就在中俄边境上做生意,一双布鞋可以卖100卢布,而吃一顿饭只要1.7卢布,一年,卖布鞋可以赚3、400万人民币,这,是90年代的数字。老前辈现在不怎么做实体了,做股票,谈笑风生间,老前辈说,昨天小赚了20万。。。嗯,前辈做股市里的资金,是几千个。聊起投资思维与逻辑,我只能说,我还很年轻,姜还是老的辣 前面说“资金、技术、制度”是很重要的三个降维打击,制胜的关键维度 老前辈的资金固然是有,可是,同样的资金给到不同的人手里,发挥的效果也是不一,这里,很大的差距,是在思维层面。 当下这个时代,赚钱不是一件太难的事,赔钱,也一样不难。2023年疫情刚放开之时,多少人认为报复性消费的时候来了,憋了三年的消费欲,要释放了。只能说,太感性了,太感性了,不够冷静。我在2023年1月1日的行业媒体上写过一篇3000字的文章预测2023年消费趋势,里面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案例,就是疫情放开后,伦敦的餐饮倒闭情况,事实上,我们作为最后放开的国家,参考应该是横向的,而非纵向的和“非典”时期相比。如果那个时候,眼界再宽一点,思维再理性一点,相信,很多人,在2023,起码可以少亏一点,少交一点学费 #商业思维











评论:
璇玑图第七夜: 谢谢分享
作者: 客气
晚安: 受教了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