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觉念。发布时间: 2025-04-06 18:14:00 浏览:4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镜子。 今天想聊一聊镜子的话题,还是以刘丰老师的五个“jing”中的镜立题写一写我的感悟吧…… 很早的时候看过一个关于苏东坡的典故,颇有意思,反复咀嚼,发现里面藏着深刻的道理,只是多数时候多数人不需用它,未能显出,而许多道理用时方显其深意也。 苏东坡和佛印禅师有一次出城游玩,佛印看着苏东坡在马上的姿势,称赞道:“你在马上真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然而,苏东坡不甘示弱,他看到佛印穿着玉袈裟,便调侃道:“你在马上就像一堆牛屎。”佛印听后哈哈大笑,说:“我口中说的是佛,你口中说的是屎。”随从们听了都忍不住笑出声来。佛印禅师微笑着说:“佛家有经云:心有所想,目有所见。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 这个故事看似诙谐,却藏着深刻道理。人的心就像一面镜子,你是什么,镜子里就是什么,你在他人身上看到的只不过是你内心的投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时时去观照、通过你眼中的他人去看到自己的不足,此为自照与修行,这是镜子的第一层含义。 镜子的第二层含义:每个人都有一个带着光明属性的可以照见一切的镜子,它即我们心的本性。这个镜子可以照见一切却不留存一切,它只是照见、不作分别,故明明了了、空明不二,正因为它不粘着、不留存,任物来任物走,所以可以无限∞广大、无限容纳,假如你把念头住在上面了,你的心就小了你容纳的东西就少了,容纳的东西少了,看问题不免以管窥豹、带了偏见,带了偏见,心之虚空的妙用便难以发挥了。金刚经云,“心无所住而生其心”,修心,就是要我们在行住坐卧间,时刻去观照,找到自己本自具足的心之光明本性,它无实体却无时不在,它不粘着却照见智慧…… 世界之事、好坏之分,原为人给以这个事件定义的分别念,趋好避坏人之常情,假如有一天我们无论在好事还是坏事中,都能找到令我们成长的点,大概就能像圣人一样发挥“心之力”的作用,不知此是否可以理解为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心即理”呢……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