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签的合同真的成立了吗?#合同#《民法典》 #履行承诺
当事人之间对合同是否成立存在争议时,法院通常会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定:
1. 合同要素的确定:法院首先会确定合同的基本要素是否齐备,即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标的和数量。如果这些要素齐备,一般应当认定合同成立。
2. 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如果当事人未以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订立合同,但从双方的行为可以推定双方有订立合同的意愿,法院可以认定合同成立。
3. 履行行为:一方已经履行了主要义务且对方接受的,法院也可以认定合同成立。这种情况称为履行治愈规则,法院会考量履行的义务是否为主要义务,以及对方是否接受了该履行,即使合同约定的内容并不完善,但是乙方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之后,就能够认定合同成立。
4. 交易习惯:在某些情况下,法院会参考交易习惯来认定合同是否成立。这包括在交易行为当地或者某一领域、某一行业通常采用并为交易对方所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做法。
5. 证据和举证责任: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来判断合同是否成立。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规则,如果一方主张合同成立,需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合同的存在和主要条款的达成。
综上所述,法院在认定合同是否成立时,会综合考虑合同要素、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履行行为、交易习惯以及双方提供的证据等因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