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我们常组之词,多为“蛮夷”“夷狄”。泛指中原以外的各少数民族。
一般理解为文化落后、蛮多礼少的一些民族。比如匈奴、犬戎、羌等等。
春秋战国,烽火连城,诸侯争霸。春秋有“五霸”,战国有七雄,这些霸主、强国最开始尚有所忌讳,或者说总要正个名,因名正方言顺。故春秋提及了“尊王攘夷”,尊王是挟天子,攘夷是立权威,所以夷也只是枚棋子,但这些“霸”得能摆弄了这些棋子,也就是得够实力。结果,齐桓、晋文、秦穆等都有所展示。
但话又说回来,夷虽为少数民族,虽文化落后、不讲礼仪,但总归还是华夏族的。
从春秋时的“尊王攘夷”,发展到用夏变夷,也就充分说明文化是相互影响、彼此交融的。谁的更实用、更适合,谁就在潜移默化、光明正大的学习谁、运用谁。用夏变夷之例,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就是明证。
现如今,我们总说守正创新。这个正,实际就是一个民族的信仰、一个国家的追求、一个人的原则。守其正,方可外攘侵扰,内较不良。无论如何变化、修正,也失不掉自己的根和魂、毁不掉自己的名和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