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浪漫主义的根源》
——何为浪漫主义?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浪漫主义大概活在我们多数人的心底。从昨日的晚霞到今日灼热的柏油路,从枯燥乏味的微积分到畅行天地间的狂野,从万物伊始到一切终结,从简单的蛋炒饭到曾经为所爱之人亲手煮的腌笃鲜,从儿时在秋风起时拾起的落叶到曾经大学时在墙角晒过的斜阳,从小心翼翼珍藏的“红宝石”不慎“走失”的苦恼到在嫩江边的余晖下追赶挣脱了线的风筝。当我思考何为浪漫主义时,那些真实的、细碎的、凌乱的、毫无征兆的回忆便朝我四面八方涌来。
可我,依旧不是一个可以被定义为浪漫的人。我大概不会去准备一顿丰盛的烛光晚餐,也不会买上一束鲜花去接某人的飞机,我只会用我真诚的方式过我的生活,用我所热爱的形式去走我避无可避的路——之所以这么说,大概是源于对生活似是而非的“宿命论“。
浪漫主义对于平庸的我来说,无权定义,只能去感受。而以赛亚·伯林通过《浪漫主义的根源》所描述的、恢弘的、气势磅礴的、横亘古今的、五彩缤纷的、带着对历史、对文学、对宗教、对信仰的思考的浪漫主义,是我敬仰的,更是向往的。我多么希望将自己置身于十九世纪,去倾听贝多芬创作《月光奏鸣曲》时复杂的心境,去巴尔扎克《人间喜剧》里遨游一番,去体验一下那个时代烙印下不同角色的心路历程,去了解歌德的《漫游者的夜歌》平静下的汹涌,他在躲避的喧嚣与混乱,是否也和今日纷杂的一切遥相呼应。
也不知是从何时起,我也在勾勒一个属于我的世外桃源。那里的日子清淡,甚至寡味,只拥有一片未知的森林,一只猫,一把椅子,一个画架,一个用篱笆随意框起来的方寸之地。夜晚的灯是昏暗的,不会抢了星星和月亮的风头,一扇窗将我和世界连接,一盏茶晕染着过去和未来,最好还有一个可以烧窑的工作坊,用手去雕琢的瓶瓶罐罐,给它们赋予青色的轮廓,淡粉的荷花。或者是木工坊,打磨粗糙的桌椅、玩偶,按照梦里的样子去打造一个被我全然接纳的家。再或者,只做一枚花匠,用大把的时间去学习如何养好一池的荷花或是蓝色的绣球花,然后在花开花落的间隙里慢慢变老,长成一个耄耋老人,有着褶皱的皮肤和浑浊的眼睛,再去思考何为浪漫主义,想来答案定然会有所不同。
所谓的浪漫主义比起数学逻辑复杂,比起哲学更是毫无系统可言;它是纷杂的亦是流动的,有着是不可言说的神秘也必然真实的存在于一呼一吸之间;它是对过去的缅怀,也是对未来的憧憬。任何简单化的范式都无法真正阐述它,或许只有《浪漫主义的根源》能讲讲它,当然还有一些别的浪漫主义的著作,但一切或许都不足够,唯有体验它,感受它,充盈它才离浪漫主义更近一点吧。


评论:
LGD大鹅(已婚有娃): 浪漫的定义如同幸福的定义一样,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些浪漫就好像你说的,是一些仪式感,有些仪式感是取悦别人,有些则取悦自己,我更喜欢后者,也许这也是一种浪漫的根源。你的画,你的字,你用心塑造它们的过程,付出的时间和感情,也是一种浪漫吧!给自己那份单独相处的美好时光,比一顿烛光晚餐更有情调!
作者: 是的,浪漫或是幸福的定义每个人都不一样,如你所说,那些花费了时间与情感的很多事情都很浪漫,哪怕是像看星星这样看似毫无意义的事情也是。
LGD大鹅(已婚有娃): 我觉得注入了灵魂,看星星就有意义![狗子][狗子][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