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与旧世界观的慢性死亡-再见日食的小短评》
(感謝souler小七幫忙審稿,然後她還說我寫的不如她[狗头裂开],還讓我空兩格)
大学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总是习惯于线性化叙事,除了在一些悬疑小说以外,似乎也只适应于平铺直叙以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来吸引读者的作品,但是今天这部作品的风格倒是在我的如今的舒适圈之外。
如果说中式梦核是00后对于童年模糊回忆的追忆,那么90年代的故事在如今看来或多或少像是对于旧时代的挽歌。文艺作品的背景音乐总会是平克弗洛伊德,齐柏林飞艇与鲍勃迪伦;谈论的电影风格是新浪潮;而这部小说也并不意外,在囊括文艺要素作为配乐与风格后又引入了形形色色处于变革风暴中心的人物,就此拉开90年代舞台的幕布。
此时的美国无疑是展开背景的绝妙场景,东欧的艺术家们在饿肚子,阿根廷在军政府影响下尚未复苏,日本在当时经济泡沫就此走向失去的二十年,中国在八十年代末期也发生着不可言说但却众所周知的事件,来自各国的年轻人去往美国,在排队,演出和其他种种无拘束生活中自得其乐,同时享受着在异国他乡寻找到的爱情。
但是年轻人的爱情和他们的观念一样不稳定,人们为了理想聚集在美国这一梦幻之地,最终却因为现实而四散另择它路。终于可以离开神童教宣传这一中式教育缩影下的泉却要陷入名为加入国籍的另一层泥沼,在动荡的时代与不安定内心的共同作用下,爱情也是熄灭最迅速的烟花,在往后的聚会中再也没有彼此的身影。
我认为作品所表达的更多的可能是在大的时代背景下,主角们从年轻迈向中年中所经历的莫名其妙与无奈,而个人爱情与世界观崩塌在时代剧变下更是不值一提,虽然通篇都在讲主角的故事,但是时代的烙印却平等的出现在收音机,书籍与人心之中。
我们无法逃离,也终会被改变。
跨越38年的两次日食,双子塔的轰然倒塌,宣告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接下来的时代会发生什么呢?还是说每个时代的每批年轻人终将在旧理念旧爱情幻灭后,安分的成为中年人?
评论:
漫不经心—小林妖—小七: 除了段落前没有空两格,其他都很规范。[假笑]
作者: 我趕緊改一下哈哈哈哈
漫不经心—小林妖—小七: 以后注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