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小苦常享福》 邻居家的孩子抱着手机玩游戏,突然抬头说:"现在的冰淇淋怎么不如小时候甜了?"我望着他手边堆满的零食笑了——当人时刻被甜味包围,味蕾反而会麻木。 小时候放学回家,总要走几里长街才能喝上奶奶煮的南瓜粥。热腾腾的米汤裹着清甜,连碗底都要舔干净。如今随时能点外卖,却再难尝到那种刻骨铭心的滋味。就像老农常说:"麦子要经霜才甜",人的舌头也要挨过饿,才能尝到真正的甜。 清晨五点的公园里,总能看到退休的刘师傅在打太极。他年轻时是码头工人,现在却说:"从前扛完两百斤麻袋,躺在长椅上眯会儿,比睡席梦思还解乏。"这话让我想起《黄帝内经》说的"劳倦乃安",身体经历适度疲惫,反而能激发深层的修复力。就像揉面要摔打,种子要破土,生命需要恰好的压力才能舒展筋骨。 记得以前夏天停电时,小区许多邻居聚在小区景观公园里乘凉。孩子们用树叶吹口哨,大人们三三两两围圈闲聊,月光下飘着槐花香。这场景让我恍悟:当我们主动放下手机里的喧嚣,反而能听见蟋蟀的琴声,看见流萤提着小灯笼巡游。就像茶壶需要空着才能盛新茶,心灵也要定期清空才能装进清风明月。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两千年前的智慧至今仍在闪光。吃小苦不是自虐,而是给生活留白的艺术。就像寒冬让梅花更香,暗夜让星光更亮,适度的"不满足"才是滋养幸福的土壤。当我们学会在饱足时留三分饥,在安逸时存七分勤,生命自会回馈最本真的甘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