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高原21:
主题:抽象机器和机器性配置
在第三章“公元前10000年:道德地质学”中,德勒兹强调了层如何从容贯平面中产生,并如何通过抽象机器不断的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但这种对层化过程的强调并不能让我们忽略“千高原”这本书的主题:配置(assemblage)。配置这个词在德勒兹的语境中有特别的含义,它的用法与哲学史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关系。“配置”这个词是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这个问题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粗略的将“配置”(assemblage)等同于“事物”(thing)。之所以不用“事物”而是用“配置”,是为了将德勒兹的形而上学区别于传统形而上学,将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区别于离散的抽象的目的。
“配置”是一个统一的连续体,而静止和变化只是该连续体的两级,其状态的改变来自于自身强度的变化而非外部的力。而在层化过程中,每个阶段并不与其他阶段明显区别,而是内部物质的组织和排列不同引起的变化,其变化来自于包含于自身的抽象机器。我们是不是可以将配置等同于抽象机器?答案是否定的。在德勒兹的文本当中,机器性的配置通常会有一个形容词—“具体的”(concrete),这意味着它与抽象机器的抽象(abstract)有着明显的区别。抽象机器和配置之间的关系被德勒兹叫做“实现”(effectuation)。“effectuation”这个词在法语中有着和在英语中颇为不同的含义,在法语中,effectuation通常暗含了“制造,创造和表演”的意义,这比英语中强调的“因果性,影响”更贴近于抽象机器和配置之间的关系。
要搞清抽象机器和配置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回顾之前提到的两个概念。1)容贯平面是问题的集合,层化过程是种种对问题的回答;2)地图并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追踪先前的存在,而是指向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通过这两个概念,我们可以比较宽泛的说,抽象机器提出问题,而配置通过与自身内部和外部的交互尝试解决问题。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所有的动物需要面对的问题都是同一个,就是如何利用周围的能量维持自稳态。那么,吸收外部的能量以维持自稳态就是动物的抽象机器,因为这个解决方案适用于所有的动物。但是如何从外部获取能量从而维持自稳态,对于不同的动物而言,甚至对于同一物种的两个个体而言,都是不同的(这个就是配置)。比如,牛有多个胃可以帮助其获取外部能量,这导致牛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在消化上;而人的解决方案是将消化过程外化,比如人类会加热食材,将食物发酵,从而减少了大量的消化时间。人和牛对于从外部获取能量维持自稳态的不同方式就是对于同一个抽象机器的两种不同的配置。
通过对抽象机器和配置的解读,我们可以提取出它们之间关系的两个特点:1)配置的“具体”并不与抽象机器的“抽象”彼此对立,它们必然出现在同一个过程之中;2)抽象机器并不存在于配置之前,配置也并不是由抽象机器生产的,它们的存在是同时的。从这两个特点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德勒兹对于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