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有种孤寂的感觉袭来,我在想要不要给冰箱里存上一些梅子酒,果酒,基酒,然后在冷冻室里冻上一些冰块,在心情向谷底俯冲时,给自己调制一杯,淡淡的酒精也许能够让欲念散漫一些,一部长电影,一本墨油味的书籍似乎让心灵沉寂一些,但是这真的是应有之法吗?低欲望的生活状态是否意味着精神足够富足还是在困顿之地上只能保持低欲望的状态?
购物似乎是快乐的,健身似乎是快乐的,然而情绪上的波动似乎是不快乐的,快乐的类型有太多太多,我以为它们可以相互替代事实却并非如此,就像吃碳水能够吃饱,吃高蛋白食物一样可以,但是缺乏微量元素的补充会感到不健康与不舒服。然而在假想的本具自足的状态下,人很容易说服自己下意识的满足于现状而不愿冒着风险去开拓新的边界,这是一种深层次的恐惧与回避。
情情爱爱也是世间事,即便作为独立个体很享受独立的状态也不免期待着掺和进另外一个个体生活的不可预知。从来没有人能在一眼到头的预期生活里,去平衡好幻想与现实尺度,本身平衡就在动态摇摆中。人总是存在于可知与不可知的徘徊中,明明不是最优解却乐此不疲。总归很多时候是没有那么多计较与理性的考量,无非是感性占据了上风又或者将对方归为特别的存在以此来跳跃自己的原则高墙,教唆着自己走出自感舒适的圈禁地。
一切失控的可控的,混乱的秩序的状态,在接通上了意志的电流后一下子规整了起来,有一阵无一阵的颤栗,这大概就是存在的道理。赋予自身行为的意义,消除无意义感。承认孤独的不可破除,存在孤独是有无数入口的寂寞山谷,即便最终还是要在死亡的注视下我独自入谷,但我并不害怕。而那群星间的虚无,没有人居住的星际。孤独就在我心里,恐吓我的,是我自身的荒原。荒原是否能将树成树,将花成花,我并没有办法给自己一个确信的答案。
而当我选择成为一个独立个体,就必须承担全部的、根本的、永恒的、无法克服的孤独,这是我与自由签下的契约。而选择与他人建立关系时,一方面不能为了逃避孤独而使自己成为他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不能为了对抗孤独把他人当成自己的工具。均衡的去维系一种即独立又相融的状态是一门长久的艺术,既是自我又是共生,既可以坦然融合也可以慨然分离。
然而孤独的体验是非常不舒服的主观状态,长时间地忍受这种状态是让人不安的。潜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会处理它,并迅速将之掩埋。孤独总是存在,永远等待着被人发现。在某时某刻,在不经意间会被发现,没有一种关系可以消除孤独感。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存在的。但是孤独感可以被共享。最让人着迷的情感是一颗独行灵魂与另外一颗独行灵魂之间最深切的呼应与应答。
近期阅读了不少死亡,也见证了一些死亡,甚至也聆听了一些关于死亡的“妄语”,那基于诚实直面自我之后的坦然。很难想象孤独死去会是一种怎样的状态,不被记忆的消逝或是悄悄而来又悄悄而去的匆匆。吾是沧海一粟,也是宇宙一抹尘埃,亦是一缕幽光,一束清风。来时毫无意义,但是我赋予意义在逝去之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