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聊一下同理心。
这个领域是交互设计用户体验领域。
关于场景构成和insight,在我看来都是很基础学了理论知识就可以做的。可是一个好的产品其中的用户体验细节,商业闭环,以及系统逻辑光凭借那些行业知识工具来构建其实真的很浅。
一个好的to C 产品就像一个人,给用户提供了真正实用的价值,才能保证用户粘性。其中很大程度不仅仅是解决问题,还可以是行为习惯的培养,甚至情绪价值。不然用户凭什么用这款产品。
那么这个时候同理心就是核心问题了,发现问题怎么发现。问卷也好,市场调查也好,乃至于深入体验也罢,通过数据结构分析这些解决的都是很浅显的问题。而真正便利的细节和体验是数据采样做不到的。因为计算机终究不如人脑精密,个人感官虽然有bias,但是启动发现问题的开关还是设计师体验过程中的不适感和障碍感。
而这就是每个人不同天赋的所在,为什么喜欢苹果的产品,因为它的生态闭环做的好,体验好。就是稳定方便美观,为什么别的系统不用,因为替代成本高。毕竟全套手机电脑iPad换掉,换成华为或者其他品牌,整个使用流畅性体验还是低,很多需要主动去克服。我就是喜欢润物细无声的产品,背后结合了很多逻辑和智慧。以上
评论:
命運標上的價格: To C爆發大多靠癢點,To B大多追求痛點
红尘中的蛋: 有道理
小懒虫舔到最后一无所有: 要不要这么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