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月] 梦茶的理所当然 [眉月]
刚刚新闻刷到QY阿姨已矣,
没有多震惊,
毕竟别人的世界,别人的选择。
我只是怀念自己幼时的青春。
那时也曾做过六个梦――
梦想着,
似新月格格般美丽才情;
如还珠格格般幸运无忧;
烟锁重楼,脚踏着春天的青青河边草;
苍天有泪,浴夏日里的情深深雨蒙蒙;
秋歌凄切,常困在避于己的一帘幽梦;
茫茫雪珂,缘起缘灭终究是梅花三弄……
从小到大,
很多时候,我都是一个人。
别的孩子上幼儿园了,
我生病一个人被锁在家里看着窗外……
寒暑假别的同学跟父母旅游去了,
我一个人每天在院子里和狗狗们玩……
上大学了,
别人谈恋爱压马路吃喝玩乐,
我一个人满校区跑来跑去四处听课……
毕业前,
我根本不了解系里他人的心机与动向,
只知道一个人坐着火车周边省市到处找出路……
毕业后,
一个人离家工作,
一个人去医院看病,
一个人搬家、旅行,
一个人面对坑害、病痛、伤怀、失恋……
依然,一个人面对所有。
当别的孩子还在看机器猫花仙子时,
我已经看不下去了;
当同学还在看格林安徒生童话四大名著时,
我根本不知道其所在,
也没有钱买,更没人给我买;
那个年代,
课外我获取知识的途径最多就是电视吧。
初始是台剧,而后TVB。
而幼时看得最多的,
也是QY阿姨的剧。
幼时什么都不懂,
以为亲情、爱情,
大多是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虐心与痴缠。
直到前几年看了QY阿姨的生活故事,
才发觉阿姨剧本里的很多女主都单纯里透着茶。
阿姨的文笔了得,
把本质上的插足与劈腿,
美化的很艺术、很单纯、很梦幻,
还是理所当然的迟来真爱。
而原配仿佛皆是无理、恶毒又多余,
但主配都依旧离不开一哭二闹三上吊。
物以稀为贵,
在那个书影剧匮乏的年代,
在那些懵懂的青春里,
这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剧,
我们也曾痴迷的傻傻追过。
不过,
多年后很多具体剧情早已记不清,
但很多主题曲和插曲,
依然还能哼上几句,
确实好听。
青春期后,
心态变化,港剧兴起,
于是便喜欢更成人化、逻辑推理性更强、视野更广阔的TVB。
直到现在,
偶尔可能还会刷刷TVB的经典老剧。
但阿姨的剧,
却很少二刷,
至于很多翻拍又翻拍的,
更不会看了。
梦,终究会醒;
茶,终究会淡。
青春已逝,
自然规律,
理所当然。
但,
终究还是做了自己,
学不会一哭二闹三上吊。
接受客观的理所当然,
做不到主观的理所当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