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就是那个Moriarty发布时间: 2025-02-01 06:32:01 浏览:8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过年有“年味” 根源是“稀缺与丰盈”这一对照,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 1980年代末,买块大豆腐五毛钱外加一张豆腐票,来来回回土豆子 大白菜 花皮豆角 大葱 这四个玩意,包揽入冬后近四个月的素菜,荤的里面最常吃的是鸡蛋和虾皮子、 猪肉一个月星蹦儿能买个几回,鱼就指不定了。 这种年景下,我姥提前一个半月甚至俩月开始寻思➕买过年的年菜,鱼啊肉啊买了都挂窗户外边冻着,到过年时候能凑齐一大桌子的菜。 电视台周二下午给你看那个彩色色块的大圆盘子。 每天晚上六点,吉林台准时把台标动画放出来,一个小圆点儿从J和L中间飞出来,落在L的尾巴上,宣告今天晚上这三四个点儿的节目开始了,晚上九十点钟,啪 又成雪花了。 这种情况下,到春节可不都钉在电视前头看春晚么,三十晚上 七点多钟吃完晚饭,看晚会到十一点半,大人带着小孩儿下楼放鞭放花,家里饺子煮上了 ,快十二点 上来就着钟声吃饺子,这叫过了个圆满的年。 平日的稀缺和过年的丰盈一对照,才显得过年值得回忆。 现在年年吵吵“没有年味”,其实和春晚节目没啥关系,和条件改善、和人心关系比较大。根源在于,不“稀缺”了。 条件好了,人的评判标准也跟着刁了;人长大了,也不可能有那个赤子心态去看待身边周遭了。 只有小孩子才最喜欢过年,因为不用他张罗 只用享受现成的。#过年

评论:
三间雀: 买食物要票是70年代末,85年后就几乎不怎么用票了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