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纪过去了,人们一直在追求的是什么?
《一百年、那些人、那些事》这本书展现了杨苡一生的百年经历,见证了中国沧桑巨变的过程。时代与人生的磨砺,汇聚为一代知识女性的天真与浪漫之歌。
杨先生是妥妥的豪门贵族中的大家闺秀,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代表作有中国第一版《呼啸山庄》。
哥哥杨宪益更是中国翻译界的泰斗,将全本《红楼梦》、《儒林外史》翻译成外文,让中国历史名著,在古偶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然而,在阅读这本书中,我深感兄妹所获得的学术地位不仅源自于他们的天赋与努力,身边许多人和事才是根本性因素。
家族背景在其中扮演着不可忽略的角色。
杨先生的父亲曾是中国银行天津分行行长,
而爷爷在光绪、宣统年间先后任杭州和淮阴知府,据说在淮阴时周总理的父亲就是他们家的师爷。
爷爷的两个弟弟,一个做到大清朝直隶总督(李鸿章最高也就这个职位了),另一个是袁世凯的心腹与智囊。
除了家族关系,身边名流的交往也促进了兄妹的成长。父亲在世的时候,梅兰芳常去他们家场戏。与巴金既师又友。与沈从文做过邻居,在西南联大选择外文系也是沈从文的建议。朱自清、闻一多也是她在西南联大直接授课的老师。
再说说一些事——书中节选:
“四哥和好多男孩一样,也是活泼好动的,骑自行车、玩摩托车、打篮球,都起劲。有一阵他和西湖饭店老板雍剑秋的儿子迷上摩托车,没事就开着兜风。有天又开着玩,是那种带挎斗的摩托车,雍家少爷驾车,他坐在车斗里,结果和一辆车撞上了。”
“卢沟桥事变后,颜枬生全家就搬到了上海。在上海,颜家老大(我们都喊他“颜大哥”)接了我就到家里。颜大哥开着车带我去逛。他家有三辆车,载我的那辆是敞篷的,开到一个刚修好的漂亮的游泳场,很摩登,好些电影明星到这里来游泳,我们不下去游,买了饮料冰激凌坐在旁边看,不游泳吃冷饮看着的人还不少,就像我在天津去国民大饭店的舞场,也不跳,就看热闹。这样的游泳场,不光是健身,也是高档消费的地方。上海号称“十里洋场”、“东方巴黎”,比天津还要时髦得多,颜大哥带我到处逛,也是让我开开眼的意思。我当时一边瞧新鲜,一边心里就想,日本人都打进来了,还这样,这不叫“醉生梦死”吗?”
一百年过去了,你能想象这是我们课本里、记忆中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被三座大山压着的旧中国吗?
原来100年来,这个世界除了科技稍微进步了一点点,交通工具更快了、通讯更发达了,其他的真的没有太大变化。我们觉得日新月异的幸福生活,只是我们或我们的前辈们曾经没有拥有过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