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枕头里发霉的梦发布时间: 2024-06-03 23:41:07 浏览:10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佛在耻辱中倒塌 ‎بودا از شرم فرو ریخت(2007) 伊朗 / 剧情 / 战争 / 2007-09-09(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映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以为是一部和《蒙古草原,天气晴》类似的片子,相似的偏远地区,清苦的生活、一个小姑娘和一段看完以后让人“致郁”的故事。直到我看到那一群熊孩子,发现这部电影除了给我们讲小姑娘的生活还有更多社会问题和战争伤痛,除了悲伤还有愤怒。 导演是1988年出生于伊朗德黑兰电影世家的汉娜·玛克玛尔巴夫(Hana Makhmalbaf),19岁的她找来非职业演员拍摄了这部关于阿富汗的电影。本片荣获柏林电影节水晶熊奖/和平奖、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特别评论奖、2008年亚洲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法兰德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提名。 说电影之前先来看看一个重要资料:巴米扬峡谷深藏兴都库什山中,有“众神之谷”的美誉,珍贵的佛教洞窟遗址,与敦煌石窟、印度阿旃陀石窟,并列三大最珍贵的佛教艺术遗产地。巴米扬大佛是世界第三高的大佛,一尊凿于5世纪;高53米,着红色袈裟,称“西大佛”;另一尊凿于1世纪,高37米,身披蓝色袈裟,称“东大佛”,佛像脸部和双手均涂有金色。两尊大佛相距400米,两侧均有暗洞,洞高数十米,可拾级而上,直达佛顶,距今已有1500多年。2001年,塔利班当局以保护伊斯兰教纯洁性为由下达灭佛令,尽管各国不断劝说与警告,2001年3月9日,他们用火箭炮轰击巴米扬大佛,两尊立佛在炸药声中倒塌。 本片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电影开端出现的那段纪实影像,就是刚刚说的真实发生的一段历史事件:“灭佛令”,最后,巴米扬大佛消失了,只剩下石窟遗址,巨大的灰色塑料布覆盖着大佛残骸,上面写着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的字样。本片英文名译为《Buddha CollapsedOut Of Shame》,已经很直白地表达了导演的观点。意指佛像因羞愧而倒塌,暗讽连年战乱的阿富汗,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即使塔利班没有炸毁佛像,神佛若天上有知,也会因为难过惭愧而倒塌。 战乱连年的阿富汗,被愚昧无知的统治者统治,男性成为战争中的主要劳动力,或从军,或已战死沙场,男性从家庭中缺席,女人扛起生活的重担,艰难谋生、抚养孩童。一个叫Bahtai的六岁女孩想买文具和邻居一个叫Abbas的小男孩一起去学校上学,为了换取10卢比去买笔记本,Bahtai拿了家里的4个鸡蛋,几经周折才买了一个笔记本,拿上妈妈的旧口红当作笔,满心欢喜地去上学。但她没想到仍有一连串的困难等着她,最恐怖的是她途中遇到一群阿富汗小男孩模仿他们所看到战争场面,凶残地欺负Bahtai和随后赶来的Abbas…… 短短80分钟的电影,主演都是孩子,故事发生在晴朗的白天,全片并未出现一兵一卒,没有任何武器和装备,却看得我心惊肉跳,时时刻刻都在为小Bahtai担忧,心也跟着她小小的手和大大的眼睛起伏。在这片极度残破与贫穷的土地上,生存者一群饱经磨难、只剩麻木与冷漠的百姓。那些象征阿富汗未来的孩子们的身上残存着昔日塔利班的恐怖暴行美军入侵时的专横残酷给他们带来的影响。 最可怕的是当小Bahtai跑到晒谷场中,晒谷场上的成年人头上戴着纸袋面罩在工作,却没有一个人大人阻止男孩们的行为,Bahtai独自站在场中,举起了双手表示投降,被弄脏的小手中还紧紧攥着那本早已残破不堪的笔记本,边哭边不停地说:我不喜欢战争游戏,我不喜欢战争游戏! 正在这时,Abbas对她大喊说:Bahtai!死掉就自由了,死掉就自由了!笔记本落在地上,渐渐被扬起的麦屑覆盖。 有一群孩子,他们生于战乱,从不知道和平是什么样子;他们在战火中长大,或者来不及长大。1949年,为了悼念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去的儿童,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将每年的6月1日定为国际儿童节,而今天,依旧有一群孩子没有儿童节。













评论:
作者: 竟然一字不改地发出来了[爽]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