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补个3月16日保利剧院《第七天》浅谈——
2015年春天,看了余华写的《第七天》。8年后的春天,看了孟京辉导演的《第七天》。
演出很孟京辉,但不够余华。话说回来,余华的作品很难改编成舞台剧,孟导做到如此,已属不易。尤其是舞美很用心,营造了雾气弥漫、荒诞迷离的亡灵之地。印象最深的一幕,梅婷提着灯从骷髅丛中穿行,骷髅的影子被放大、拉长,投在墙面上,仿佛亡灵之舞,充满神性。
在余华的作品里,《第七天》属于写得不是特别好的,大体就是用非现实的方式去刻画满目疮痍的人类群像。它架构了多重空间,其实有三个世界——活着的看客世界、死去的被看世界、死后的重生世界。每个人的死亡都荒乱惨淡,又无懈可击。他们在死亡之河中抚摸伤痛,在精神世界里重构谜题。巧妙的是,改编成舞台剧,三个空间无论怎样交融或撕裂,在观众看来都不违和,因为死亡本来就是一个混沌的场域。
个人认为,陈飞和其父亲间的情感张力是书中最精彩的部分。遗憾的是,这一点在舞台上呈现得比较苍白、单薄。另外一个遗憾,“死无葬身之地”在书里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悲凉又温暖的存在,而舞台上把这一概念几乎省略了。
很喜欢结尾的处理——所有死去的人,坐在舞台上,安安静静地捧着碗吃面条。每一个亡灵都微不足道,然而,人人死而平等。死亡远非生命的一种苦难,而是人类存在的一种基本境遇,是无时无刻不笼罩在人生过程中的一种云翳,它贯穿着人的一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