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多小时的课,累,但心很安。好久没用精油了,在掌心揉开橙花精油,慢慢给自己按摩,此刻,拥抱沉浸在这香味中。忙碌的周末,结束了。 松弛感第二章 内心拥有力量的人,活得有多松弛。 人生故事:内心成熟的四个阶段。当下的你处于哪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我想要,我渴望,我以为我都可以得到。婴幼儿(0-6)自我为中心,全世界围着我转。 第二阶段:我挫败了,我不明白为什么,我还在尝试各种努力。青少年,我挫败,经验和知识结构少,没办法解释,但越挫越勇。 第三阶段:我接受失败,我接受现实,我接受这个世界不会完全围绕我的心意转,但我的内心能量很低。 第四个阶段:我就是我,别人就是别人,我遵守这个世界的运行法则,我可以关照自己,也可以关照别人。 在意的事是和人相关。内观,我想要,我渴望的。 1、放过自己比强迫自己更不容易。当我们强迫自己,就像快要淹死的人,努力伸手够到所有能抓住的东西。不放弃救命稻草,因为强迫自己代表还有希望,代表起码自己没有放弃。强迫自己的人,通常内心都隐藏着巨大的恐惧,身后是悬崖峭壁,而自己不得不奔跑,没有停下来的资格,没有转身的空间。放过自己的人,他要面对的是自己内心的恐惧感。因为放过自己代表转身回头,直面自己内心最害怕的东西。这些可怕的东西,往往只是内心的恐惧感,而不是客观事实。案例:追求完背后是害怕批评,避免指责评判。把自己和身边的弄得特别累。恐惧就是懦夫,当你触碰底线,它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当你找到内心最深的恐惧,你转过身,恐惧就烟消云散了。放下,直面自己的恐惧,我可以犯错误。自己做功课,敢于直面恐惧。 2、一个人成长的情绪环境有两大来源:重要他人的影响(情绪容纳之窗)和内在小孩的力量感(我是否有能力、有价值、重要、被爱)。四个维度确认越高,内心力量感越强,情绪环境就越积极。父母情绪失控,代际传承,孩子隔绝情绪/习得父母情绪体验。 孩子的觉察能力强(你皱眉生气),解释能力弱(我是不是不行,没有能力,没有价值,不被爱,不重要)。我们内在小孩的力量感,也来源于我们自己的信念和解读。当自己情绪不好,回到这四个维度内观。要用孩子能感受到的方式。如果希望给孩子更积极的情绪,要先给自己,先养育自己,给予内在心理滋养。这不是一项认知能力,不是靠看书学习能获得的,是通过体验获得的能力,需要再跟人互动的过程中体验到被理解、被接纳、被懂得、被支持、被托举。 先调整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对内在的指责,先理解自己,接纳自己,支持自己)滋养自己,才能做到给他人。 没有足够心理滋养,会形成自我概念,“我是。。。”只有形成正面积极的自我概念,我们才能拥有一台制造快乐的泡泡机,整个人就会像个小太阳。发现自我概念,并且升级它,使我们每个人最重要的成长。 3、如果你遇到一些问题,感觉绝望透了,再也找不到任何一个洞穴来安放自己,那要恭喜你,因为你即将迎来人生新的状态。一定要走到绝境才能成长吗?当我们躲无可躲、逃无可逃,终于可以直面内心的关键节点,也是我们爆发巨大潜力,挖掘自己内在力量。很多时候,有方法是好事,也不是好事。有方法帮我们维持暂时平衡,让我们生存体系不至于崩溃。不是好事因为这种维持会让我们错过成长和激发的机会。内在潜意识破坏了外在平衡,是让我们继续储备力量向上(视角转换)。我们面临很多挑战,但总是螺旋向上,如果真正接纳,所有的坏事都是好事,如果看不穿,那么所有的好事也不是好事。德(内在规律的掌握)不配位。 孩子不听话如何解决?(讲道理,唠叨,打骂,发指令。。。这就是洞穴,解决了当下的问题)当有一天你所有的洞穴都不好用了,孩子都不听了,这就是成长和激发潜力的时候。当你手头有锤子,看什么钉子,当你解决不了的时候,就回想办法,增益其所不能。 体验活动: 跳出价值条件化,摆脱内心的焦虑和恐慌。 在成长过程中,只有达到某种要求,满足某些条件,才能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心理学称为“价值条件化”。 当你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你只有做到一个人什么事情,才会被。我只有听话、乖、不发表意见,才会被爱,帮助妈妈。 你的“缺点”是不发表意见(不提出要求)。 它帮我做到了什么?让别人开心 他帮我避免了什么问题?避免冲突 他让我付出了什么代价?压抑自我需求。 你的缺点并不是缺点,是保护过我的特质。识别,感谢它,被接纳、被允许,都会像河流一样流动起来,有来有走。 我看到不发表意见的我又来帮我了,我接收到这股力量,感谢你一直保护我,帮助我,我很爱你,会和你在一起。 现在我长大了,可以保护自己,帮助自己,我想试试表达自己的想要和渴望,学会说不,给我个机会,让我用新的方法尝试一下。 我的新发现,启发?拥抱自己,力量感。


评论:
大喜: 您好呀。想知道这本书叫什么名字。感谢[你开心就好][你开心就好][你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