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穷查理发布时间: 2023-07-02 22:28:56 浏览:1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大部分人的生活状态都是这样的:活在对当时当下事物的不屑中;活在对未来的期待或者恐慌中;活在对已经过去事物的怀念中;无论怎么活,宁可活在各种虚构的幻想中,就是不愿意活在当下。 人生中的很多烦恼和痛苦,都不是来自外在,而是来自于自己的不断内耗。 心宽,则无忧;心大,则无虑。心简单,世界就简单;心复杂,世界就复杂。人生之累,累在心;心不累,人就不累。 1、物来顺应,不想力所不能及的事。 做不到的,达不到的,就不必去想;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就不要去纠结。 庄子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人在遇到不可逾越的困难,就要坦然接受现实,做好自己能做的,其他交给天意。顺其自然,不怨天尤人,就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 把生命视作是一场体验,不喜亦不惧,从容自在。得到是命运的馈赠,失去不过是人生的磨炼。 “聚散离合终有时,历来烟雨不由人。时光向来刻薄,像吹散一朵蒲公英似的,把我们吹往不同的地方。人生总是这样,充满一场场盛大的邂逅与离别。” 生活就是时而繁华,时而冷清;时而盛放,时而调零;时而喧嚣,时而宁静。不管是痛苦还是欢乐,好的还是坏的,只能接受,别无选择。 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酸甜苦辣百味俱尝,该来的总是要来,该走的留也留不住,我们能做的只是顺应,安时处顺,走好人生每一程。 2、未来不迎,不去考虑太遥远的事。 庄子说:“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物来则应,过去不留。”意思是说所有好的与坏的来了,不欢迎也不拒绝,听其自然。一切恩怨是非,过去就不留,以此获得内心的平静。 人若无牵无挂,心就像一面镜子,照过的不送,未照的不迎,超然物外而不受损伤。但若人心里有了挂念,就开始有了弱点,就会被情绪轻易攻陷。 生命的重量在于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生活。人活一世,能不被物质所击垮,不被环境、欲望所迷惑,自然就会“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人生本是一个负重的过程,为着对他人和自我的责任而负重,人生的强者不会总是为自己不幸的命运哭泣,他们会以微笑面对命运。 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勇气和信念,面对绝境负重前行,方显生而为人的尊严与勇气。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未来还没到来,不必要过分忧心,不要过分思虑。 中国古代有个杞人忧天的故事。杞人总是在担心天会塌下来,整日惶惶不安,难以生活。故事告诉我们:与其为虚妄之事惶惶不可终日,浪费美好时光与年华,不如安心过好眼前的日子。 未来总是难以预料,我们不是神,不可能预知未来。我们唯一可以把握的,只有当下。 无数的当下连接成线,通向看似遥远的未来。当下点点滴滴的努力,一点点搭建起我们美好的未来。 未来不迎,拥抱当下,从脚下做起,从此刻做起。 3、当时不杂,做事不三心两意。 做事,就用心地做好当下的事,眼前的事,不要有妄念、妄想,专注当下,把当下的事情做好。 有人说:“凡事做到一心一意,那是忠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吃饭的时候不辜负饭,不挑三拣四;睡觉的时候不辜负床,不思来想去;爱的时候不要辜负人,不朝三暮四;做事的时候不辜负时间,不心不在焉。凡事做到一心一意,才对得起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人的优秀,就是能够抓住时代的契机,抓住机遇,踏实地做好基本动作,人出成绩,不是做了伟大的事情,就是基本动作做得认真,做得好。 曾国藩曾说:“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曾国藩以自身举例,考科举时本应留心八股子集,却又想看其它杂书;读程朱理学时,又要去看诗文;在外带兵,不好好治理军事,去读书写字;时间一点点过去终是百无一成。 想要做好一件事,做成一件事,必须要坚持以恒、心无旁鹜。 多数人难以成事,无非是难以持恒。只要持之以恒,再困难的目标也有实现的一天,因此恒心也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之一。 4、既过不恋,不想早已经过去的事。 别和往事过不去,因为它已经过去;别和现实过不去,因为你还要过下去。 “逝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待。”别沉迷于过去的阴影中,否则你永远看不清前面的路。有些事情,摆摆手,过去的就过去了,走出来便是春天。 不要活在过去的悲伤中,也不要活在未来的恐惧中,只有当下,才能让自己拥有力量。 英国哲学家罗素:“人不能生活在回忆当中,不能生活在对美好往昔的怀念或对去世的友人的哀念之中。一个人应当把心思放在未来,放到需要自己去做点什么的事情上。” 人不能改变过去,也不能控制将来,我们只活在现在。我们能决定、能改变的只有此时此刻的自己,自己的心念、语言和行为。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遗憾,但谁都不能因此停滞不前。 “不要让昨天占用今天的时间”。 过去的不圆满只能过去,能把握的只有现在,既过不恋,学会和自己的过去握手言和,过去的人或事就让它过去吧。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