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晓风如月发布时间: 2024-07-14 00:14:56 浏览:6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父亲》 父亲是个农民,一生清贫。他唯一的骄傲,大概是养育了四个孩子,供书教学,所幸成果不算太差,把其中的两个送进了不算太差的985大学,另两个则送进了中专的校门。 他家境不好,爷爷一生沉迷于赌桌,家中全靠奶奶操持,有兄弟姐妹5个,生活并不算宽裕。由于海外关系,勉强读到小学毕业,便被迫中断学业,于他,这也成了一生的遗憾。所以自我懂事以来,听到他说的最多的大概就是要好好读书,读书是你们唯一的出路。 诚然,于现在的孩子而言,不读书还有很多出路,但对于农村家庭又并无一技之长的我们,读书确实是唯一的出路。 如果我没有读书,大抵也不过和我很多初中毕业辍学的女同学们一般,进入一家乡镇企业,成为流水线上的某一道工序。如果侥幸,嫁一个家境尚可的丈夫,生一两个孩子,就这么过了一生。也许再好一些,丈夫还算有出息,努力混进县城,也总归做起了体面的城里人。这样的人生,也不见得就不幸福不美满。但我也确知,这并非我想要的人生。于这一点上,我理应感谢父亲。 他并不算一个出色的父亲,一生忠厚耿直,也并无经商的头脑,只会守着家里几亩薄田度日,家中又负担沉重,生活可想而知。索性正逢改革开放,城里镇上的家庭作坊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父亲于是以自己的苦力有了一项谋生之道。我记忆中他很少在家,多半的时间都在城里打工。他做过装卸工,做过酿酒的师傅,可能还做过其它林林总总的工种,总算将几个孩子拉扯长大 并不遗余力的供我们读书。于这一点上,我觉得他也可称的上是伟大。 然而他又十分的封建顽固。在他的根深蒂固的观念里,必须得有一个男孩子传宗接代。于是,我童年最深刻的记忆便是一家人颠沛流离四处躲藏为了顺利生下一个弟弟。足足有近一年的时间,我们姐妹三个分散在不同的亲戚家里过着寄人篱下东躲西藏的日子。几个月以后再见到母亲,据说我满头长满了虱子看到母亲只会叫“阿姨”。 因他顽固的认定女孩子总是不如男孩子的,小时候成绩再好长大后也是不如男孩的。正巧当时姐姐的几个女同学,小学时候成绩优秀上了初中因早恋等各种原因成绩一落千丈,他便似乎更有了佐证。于是我经常听到他在我耳边念叨女孩不如男孩的话题,念叨他的忧虑,并在我偶尔考砸的时候,他一迭声的感叹“没希望了没希望”……凡此种种,似乎也成了我多年的精神“桎梏”。以至于我多年以后,始终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不够好,不够完美不够好。 而有时候考的好一点,他又总是毫不低调的四处宣传。却不知道,这些无形中都成了我的压力。但也正因为他的鞭策和希冀,我总算是从小学到初中一路优秀,又勉强低空飞过上了全市最好的重点中学,最终,勉强上了一个不算太差的大学,并顺利保送读研,也因此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客观来说,我应该感激我的父亲,但我却无法认同他。从我长大以来,似乎就习惯了与他“唱对台戏”,我无法认同他太多的观念,又无法心平静气的与他说话,所以我们之间的相处方式除了沉默大概就是争执。 我常常觉得他带给我太多的童年阴影,让我一生都活在自己不够好的情绪里,让我一生都追逐着那个完美的自己却又永远无法触摸到。 有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有人只能用一生去治愈童年。#关于我的父亲 #关于童年



评论:
微醺: 同感
向阳而生: 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童年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