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晓梦记发布时间: 2024-05-23 06:55:48 浏览:17 次 发布地: 北京市 天气: 晴

        对于读书,总感觉一个人要有读无用之书的乐趣,也要有体会批判文章的智慧和勇气。一味为了读书而读,或者只认准一个道理,不肯联想变通,都是无趣乏味的。 还有一种体会非常非常深,就是关于读书的味趣。 随着年龄与经历的增加,或者某段时间内,个人的心智情绪的不同阶段,会对书中表述的各个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敏感度。所获得的阅读体验也会有许多差异。 任何书籍都是一种思想表达,无论是专业书还是文学作品。关于读书,华罗庚有一句话:“读书先读厚再读薄”,我是这样理解的,这句话包括阅读思考的两个过程:一个是“由薄到厚”,另一个是“由厚到薄”。 前者,读厚。是读书时不是单纯读在读的这本书的内容,一边读一边根据自己的认知,联系与此书内容相关的其他资料文献或书籍。将这本书的外延无限扩大,看成自己已有知识体系中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扩充自己的认知范围。 有可能的话,可以泛读与这本书相关的其他书籍,对比,思考地读。每位著者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与思维逻辑方式。表述的重点也有差异。在读书中,越能体会到清晰的著者表述思路,越能从中获得客观学识。 后者,读薄。就是作为读者对一书的理解、归纳,将书中的对自己精华的部分,填充到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里,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就是将书读薄了。以后的岁月里,这一部分成为了自己的一部分,成为自己成长中的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搭建起来,就是不断补充思考建立的过程。 书中与书外浑然成一体。自己与书相互交融。 如此,读书的乐趣,就真正成为一次一次你与智者的对话,你将这些交流最终变成你自己的视野,把他人的阅历思考,融入到自身的认知过程中。这样的学习过程,美妙又充满探索的乐趣,所以”一卷在手,悠哉乐哉”,那里还有什么困扰辛苦,还有什么刻板的计划进度呢。 读书的味,是在每个人对书的感觉,感性色彩。这本书是甜是咸,符合不符合自己的胃口,能不能越读越唇齿留香。反之,就是晦涩难解,读不下去了。很简单,不符合自己的口味,就先放弃好了,只是这位著者与你的文字习惯不同。大千世界,千差万别,想看相关的内容换一本试试。 读书的趣,在于甚得己意,并且还能将你的原有认知升级提高扩展,让你瞬间有得到大家鸿儒专注教诲的快乐。自然越读越有所得,越读越乐在其中,如同一尾畅意遨游大洋中的鱼,从中戏耍跳跃欢乐。这本书,就会成为你真正的良师益友,经常置于案头,时时翻看愉悦身心。有的书,读起来枯燥又没有与己相合的头绪,越读越心烦。那就先搁着吧。这个无解。 经常刷书,会清楚哪些书又有味道又有乐趣,成为好友;哪些书是知识密集阐述的书,成为可查阅的工具;哪些书,可以暂时搁置,不用花时间了。 现在的AI的技术盛行,可以总结提炼一本书的内容,成为辅助的学习的工具。 真正想达到不断学习的目的,还是需要认认真真读一本书。读厚再读薄,任何工具都不能代替个体的思考学习,不断得到其中味趣,成长为自己。 #读书 #生活乐趣 #读书味道 #读书与思考 #阅读 #享受生活的美好 #一步步的成长 #快乐#聆听自己



评论:
折花相赠 不烦驿使: 各种趣味谁也代替不了。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