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听风的林小林发布时间: 2023-05-26 22:15:48 浏览:0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回忆录1-记忆中的二三事 早些年听说腾讯要关闭QQ,我还一度担心QQ空间也一并被关闭,幸运的是,QQ还在,空间还在。那些过往的日志,退色的照片,总会勾起很多回忆。人都喜欢回忆从前,无论是喜是悲,它都会深深埋藏在心底,在某个时刻突然蹦出来,残虐你那颗脆弱又敏感的心。 自从用上了微信,我就决定了删除了QQ好友,似乎像是一种仪式,告别过去的仪式。我知道这并没有什么用,因为很多好友大概率早就不用QQ了,不过,我感觉只想这么做,仅此而已。我是个随着感觉走的人,也就是说,我是个感性的人。 一直想着写一本回忆录,每每面对电脑屏幕,都不自觉地陷入混沌。从哪里开始,又要从哪里结束,纠结到最后,都是只字未敲。人生很长,长到无法看清每个片段,人生很短,短到一切都恍如昨日。 80后被誉为最悲催的一代,我偏偏是出生在这个承上启下的年代。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的片段很少,尽量描述出来吧,至少到了年老的时候,还能在这些文字中看到小时候的生活。我的爸爸是赤脚农民的儿子,也许是因为在家里排行老幺的缘故,所以他得到了上高中的机会。妈妈是个要强的女孩,生长在教师家庭的她,在很多方面都比同龄人优秀。爸妈的过往我就不叙述了,打从我有记忆开始,爸爸已经是制衣厂的老板,妈妈已经是家庭主妇了。在当时的农村,我们一家四口都是别人羡慕的对象。 80年代,在农村都是清一色土墙瓦房。我们家可以说是先富起来的那一批,建起了洋气的红砖房。两层半的房子刷上了白漆,贴上了琉璃瓦片,无不彰显着我家的富裕。特别是爸妈从香港那边买回来彩电,从此我家就变成了乡亲们的电影院,每到晚饭过后,开播《大地恩情》的时候,天井处都坐满了邻里。那时候我还小,对电视剧没有太大的概念,也不晓得为什么叔叔婶婶,伯伯嬢嬢们会这么热衷于追剧。轮到自己步入中年,我才明白,在那个物质和精神都相对匮乏的时代,新事物,新思潮,都会是他们日常的谈资和炫耀的资本。也许大部分的人,一辈子都只待在出生的地方转悠,甚至到离去都没有出过省,被各种各样的事情羁绊,无法逃脱,可是,渴望知道外面的世界,渴望了解更多的事物,都是人之常情吧。 旧屋现在还在,经历过40年的风吹雨打,它依旧是两层半的红砖房。周边早就盖起了7层、10层的高楼,旧房子就这样,在无情的岁月中,由高高在上变成了井底之蛙。关于旧屋的记忆并不多,依稀能想起的也就几件。我记得每次吃饭的时候,我都不会好好在饭桌上吃饭,总会用小板凳围起一座堡垒,才能开心地在里面吃饭。夜幕降临,天井的光线越发昏暗,唠叨的妈妈,吃得很欢的黄狗,都是些记忆碎片。 自从爸爸做起了制衣厂,家里也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加工区,剪线头就变成了嬢嬢、奶奶们的一种营生。妈妈会登记好谁拿走了多少货,谁又完成了多少货。虽然单件的收入不高,不过,每天都看到她们聚在一起,聊着八卦,剪着线头,无疑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特别是发工资那天,嬢嬢奶奶们那脸上的笑容是想掩盖都掩盖不了的。我跟小朋友们就在这一堆堆好像高山一样的货物中玩着打战游戏,度过着一个又一个的夏天。 不知道是不是跟萤火虫有特别的缘分,纵使现在的城市污染严重,我却能在每年夏季都会收获萤火虫。它们不知道从哪里来,总会不经意间闯入我的卧室,在黑暗的房间里,一呼一闪地飞舞着,我也不打扰它,就静静地看着,仿佛又会回到那个停电的夜晚。农村停电是常有的事,夏夜,月亮高照,停电后的村里显得特别安静。我和妈妈、弟弟就在门口乘凉。妈妈一边扇着大葵扇,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跟对门的嬢嬢聊天。偶尔的几声狗叫都会吓着弟弟,妈妈会拍打一下他的后背,好让他早点入睡。夏夜的风总会带着虫鸣,还有那些忽忽闪闪的萤火虫。巷子里,田基边,都会飞舞着大大小小的萤火虫。大人们也许已经见怪不怪,这一点点的光却烙在那个年幼的我的心里,变成了永久的美好的回忆。因此,就算现在人到中年,都会因为一只萤火虫的闯入,惊起内心的波澜。那一夜,弟弟睡着了,我也睡着了。 90年代初,爸爸在镇上买了集资房。1991年,我10岁,上小学三年级。我们全家搬到镇上的新房居住,新居入伙预示着我们家逃离了农村,逃离了落后、逃离了闲言碎语。同时,也预示着我仅有的幼年记忆到此为止。 妈妈常常说我记性不好,她老是提起我的以往。有很多关于我年幼的事,都是她心底里刻骨铭心的事,也许在她的生命里,我和弟弟就是她的全部。我姑且相信她说的,将这些在脑海里模拟出画面,变成自己的记忆,只要是关于妈妈和我,弟弟和我的,终将会是我一生无法磨灭的烙印。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