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过不一定是不好的,对吗?
不论是最近的学习,还是在工作中。都讨论到了,在我们心灵深处潜藏已久的一些东西。
然后这些东西压着我们,致使我们产生一些“我”以为的“负面”情绪或感受。
例如我感到难过和悲伤,我感到很自卑,羞愧。
因为我的认知,或者文化原因,我从小就把这些“负面情绪感受”当作不好的东西,我以前都是极力避免它们的出现。
因为它们的每一次出现都可能让我感到崩溃。
但是你知道吗?首先我们已经长大。已经不再是小时候那个能力很弱,需要完全依赖家人的小朋友。
所以,在作为成年人,情绪其实本质上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我今天很难过,所以我悲伤或哭泣,这意味着我需要一定的休息,也许我需要亲情、友情、爱情的支持和温暖。
我刚刚很气愤,因为这是他的错,所以导致我背黑锅,所以我需要让他知道这不是我的问题,并且他需要去负责任。所以我会和他通过激烈的方式沟通,所以这个过程看起来很激烈,或者它就叫做吵架吧。但正是因为吵架,我可以完成这个沟通不是吗?
所以,不论是从心理学上,还是佛教的角度。也许情绪是一种讯息,它是一种信号。它可能是在提醒我,我需要改变一种形式了,因为你现在感受在变化,你的情绪变化了。
而不是简单的把情绪分为好坏,然后好情绪才可以表达。坏情绪需要压抑,不是这样的。
每一种情绪都有它的意义和使命,它们在提醒我们,你现在所感受到的讯息。
所以不论心理学,佛教,正念和禅修,都在教我们你需要接纳情绪,这个接纳是指如何理解和处理情绪,不是一味的压抑或爆发。
你说,对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