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北京酒窝哥发布时间: 2025-05-18 20:20:14 浏览:10 次 发布地: 北京市 天气: 晴

        #北京土著#70后 #佛教文化 雍和宫永佑殿中央供奉的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寿佛,其法相凝聚着佛教净土宗千年信仰的深邃内涵与清代皇家造像艺术的巅峰造诣。作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以无量寿、无量光、无量愿的宏大誓愿,构筑起接引众生往生净土的精神灯塔,在汉传、藏传佛教体系中均占据核心地位。 关于此尊造像的铸造年代,虽尚无确切文献佐证,但结合历史脉络可追溯其渊源。雍正三年(1725年)雍和宫由王府升格为行宫,开启大规模扩建;乾隆九年(1744年)敕令改为藏传佛教寺院,这尊佛像极有可能诞生于清雍乾年间这一重要转型期。在清代尊崇藏传佛教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龙潜福地”与皇家寺院,雍和宫造像工程由内务府造办处统筹,严格遵循《佛说造像度量经》规制,融合汉地失蜡法精密工艺与藏传佛教造像仪轨。佛像或在乾隆皇帝“以佛治心”的政教理念推动下,为祈愿国泰民安、福泽绵长而铸。工匠们经塑形、翻模、浇铸、錾刻、贴金等二十余道工序,将佛陀垂眸慈悲的神韵凝固于铜胎,莲花宝座上的结跏趺坐姿、通肩袈裟的流畅衣褶,无不彰显皇家造像的庄严肃穆与超凡脱俗的宗教意蕴。 追溯其宗教本源,据《无量寿经》记载,阿弥陀佛往昔为法藏比丘时,于世自在王佛前发四十八大宏愿,誓愿构建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极乐净土。经累劫修行证得佛果后,以无量光明遍照十方,摄受有缘众生。永佑殿的这尊造像,正是这一宏大愿力的具象化呈现,其眉间白毫含光、垂手施愿印的法相,传递着跨越时空的救赎力量。 永佑殿两侧“般若慈源,觉海原无异派水;菩提元路,德山相见别峰云”的楹联,以精妙的禅意诠释佛法奥义。上联以“般若智慧”喻慈悲本源,将众生觉悟比作万川归海,暗喻八万四千法门同归实相;下联以“菩提正道”对应“德山妙境”,借云雾奇峰之景,喻示修行者历经跋涉终见真如的豁然顿悟。对仗工稳的文辞间,既蕴含着“三乘归一”的佛教哲学,又彰显出“万法唯心”的般若智慧,与殿内庄严法相相映成辉,共同构筑起融汇宗教、艺术与哲学的精神圣殿。



评论:
平凡: [点赞]太棒了
希望之阳光明媚: 一年后告诉我,灵验吗哈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