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柳江,初夏的旧梦》
五月四日,阳光在云层间时隐时现,似是欲拒还迎这盛年的欢畅。我奔赴眉山柳江古镇,仿若踏入一场时光与自然共谋的绮梦。
踏入古镇,青石板路如岁月的琴弦,韵律悠长。那一块块石板,或光滑如镜,或粗糙斑驳,皆是岁月摩挲的印记。每一步踏下,都能觉出历史的厚重从脚底漫上心头,仿若无数前人的足迹在此交织、重叠,他们的故事也随之在空气中氤氲开来。
古旧的木楼沿街而立,飞檐斗拱,雕梁画栋,虽已褪色,却仍难掩往昔的风华。门窗上的木雕精致细腻,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皆栩栩如生,仿佛随时会跃然而出,诉说那些被尘封的旧事。有的木楼前挂着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那一抹艳红给古朴的色调添了几分灵动与温暖,似是古镇在悄然欢迎着每一位来客。
柳江之水悠悠流淌,宛如一条碧绿的丝带穿镇而过。江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水底的沙石和自在游弋的小鱼。波光粼粼处,阳光洒金,碎影摇曳。偶尔有小船划过,桨声欸乃,划破水面的平静,荡起层层涟漪,那涟漪像是古镇的微笑,一圈圈扩散开来,触动着岸边观者的心底。站在江边,清风拂面,带着水的润泽与草木的清香,让人不禁闭上眼,沉醉于这自然的馈赠之中。
街边的店铺琳琅满目,却又不失古朴韵味。传统的手工艺品店摆满了精美的竹编、木雕、刺绣等物件,每一件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那竹编的器具,细密精巧,或为篮,或为筐,线条流畅自然,仿佛是从竹林中直接生长出来的艺术;木雕制品则形态各异,人物的神态、花鸟的姿韵都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抚摸其间,能感受到木材的温润与雕刻的匠心。还有那一家家小吃店,传出阵阵诱人的香气。软糯的粑粑,外皮微黄,内里裹着香甜的馅料,咬一口,满是米香与豆沙的甜蜜;还有那麻辣鲜香的豆腐脑,红亮的辣椒油浮于表面,入口即化,辣味与豆香在舌尖共舞,刺激着味蕾,也点燃了心中对这烟火人间的喜爱。
漫步在古镇的小巷中,窄窄的通道仅容一人通过,两侧的高墙夹峙,抬头只见一线天空。墙角的青苔蔓延生长,湿漉漉的,诉说着这里的湿润与静谧。偶尔遇见一扇半掩的门扉,透出屋内的昏黄灯光,依稀可见屋内老人在闲坐或是孩童在嬉闹,那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真实而又亲切。巷子里不时传来几声犬吠或是鸡鸣,像是古老的时钟在敲响时间的刻度,提醒着人们这里的生活依旧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行至古镇深处,有一座古老的石桥横跨柳江。石桥的栏杆已被岁月侵蚀得坑洼不平,却更显沧桑。站在桥上,俯瞰江水奔流,遥望两岸的青山连绵起伏,山上植被郁郁葱葱,与古镇的灰瓦白墙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此时,心中的杂念渐渐消散,只余对这眼前美景的震撼与敬畏。
柳江古镇,在今天,没有过度的喧嚣与嘈杂,有的只是宁静中的生机与活力。它像一位温婉的佳人,静静地伫立在时光的长河之畔,用它的古朴、它的自然、它的温情,迎接着每一个探寻美好的灵魂。我有幸在这一日闯入它的怀抱,聆听它的故事,感受它的呼吸,将这份美好深深地烙印在记忆之中,成为日后忙碌生活中的一抹慰藉心灵的亮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