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丑就要多读书
#中庸也是一种极端?
亚里士多德说,善是一,而恶是多。
正确的道路只有一条,
错误的道路却有很多。
他虽然也主张“中“(适度),
但是因为“中”的范围太小,
因此某种意义上也成了极端。
但是中国人讲“中庸”,
总体上要比西方人宽容得多,
只要在“过”和“不及”两个极端之间,
或者说只要不触碰底线,
任何不同的选择都是可以接受的。
换句话说,恶是一(二),善则是多。
法(礼法)不禁止则自由。
中国人受这种思想影响很深,
历史上也有很多包容不同的故事。
比较有趣的是元朝两条记载。
其一:许衡和刘因是元初两大思想家。
朝廷征召许衡做官,
一道圣旨下来,许衡马上动身。
但是征召刘因做官,
一连几道圣旨,刘因都不为所动。
有人质问许衡,为什么那么着急?
许衡说:不如此,则道不行。
我不出山,就不能让朝廷尊奉儒学!
有人质问刘因,为什么这么矜持?
刘因说:不如此,则道不尊。
我轻易出山,就不能让朝廷重视儒学!
两个人的选择完全不同,
但是并没有对错之分。
道行道尊,都是完全说得过去的理由!
其二:元朝派两个大臣到越南访问,
越南人怕元朝发兵吞并他们,
酒像两位使臣送礼,
希望他们帮越南多说好话。
一个大臣断然拒绝,一个大臣欣然接受。
断然拒绝的大臣说:
不如此,不能体现“大国之体”!
堂堂中国的大臣,怎么会贪图小利?
欣然接受的大臣说:
不如此,不能安抚“小国之心”!
如果他们总担心被吞并,
找不到缓和局势的希望,
可能就会铤而走险与中国对抗!
两人的选择大相径庭,
但他们的说法也都有道理。
现实的世界复杂多样,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这大概就是“中庸”的价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