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明显缺量,昨天成交量不到1.3万亿。
一波调整中,止跌分为两步,第一步是供应萎缩,也就是抛压减轻,第二步是需求出现,在抛压不大的情况下,出现了需求,就会反弹。我在昨天的文章中讲到,这一波回调其实供应释放的差不多了,大盘连续两天收缩量十字星,也就是第一步差不多走完了,接下来就看第二步,需求什么时候出现。是不是有反弹,以及反弹的力度,都取决于需求,需求(体现在能不能放量上)出现,反弹马上会来,如果还是需求不足(成交量继续萎缩),那么,大概率还会在这里磨一磨:第一张图
我最关心的指标就是成交量,因为成交量决定是不是会演变为阴跌。 市场短暂缩量,是没问题,如上图,这个位置缩量,也算正常,但是不能持续缩量,如果后面持续缩量,那就麻烦,不排除转为弱势格局。
我最烦的就是阴跌的市场。只要不是阴跌,都好办,历史来看,阴跌的市场,非常难做,波段策略也不灵,因为阴跌拉不出高抛空间,但急跌不是,急跌其实更好做。
至于当下怎么操作,取决于你对未来的看法以及你的体系,如果你对未来极为悲观,认为会复制去年七八月份的走势,现在卖出还不晚。如果你对未来没有那么悲观,回调当然就要当做机会对待,因为大的走势结构依然保持了震荡向上的格局:第二张图
但是无论你是什么看法,都不要情绪化,不要跌了就世界末日了,而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冷静的得出结论。
知道近期大家回撤,心情不好,我最近也是明显胜率偏低,止损率大幅提高,3月份的利润都快干没了,但这就是交易。
交易哪有怎么容易的?时时刻刻让你都顺顺当当,你买了立马就涨,卖出立即就跌,止盈都是在最高点,止损都是在大跌前,可能吗?
交易这条路,充满了坎坷和不确定性,这些都是常态,只要你从事了交易这项事业,市场让你舒服的时候不多,大部分都是煎熬的。这是市场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尤其是我们做科技的,波动大,涨的时候少且快,跌的时候更久,所以你大部分时候会感觉煎熬,这些都是要理解的。
总之,这个位置,我不会再去降低仓位,美其名曰控制风险,在一波清晰的下跌后再去控制风险,很容易导致调整没躲过反而反弹让你躲过去了。我控制仓位,只会在波峰区(我日常会及时高抛加速的股)。
接下来,要在后面的反弹中去判断,如果需求不足,反弹力度不够,那就是减仓时机,如果需求很强,不排除又重新恢复走势了,毕竟现在大盘依然保持了进二退一震荡向上的走势结构。
至于大家,你们随意,不要受我影响,我的耐受力很强,去年一年最差的时候我都这样过来的,别说现在了。对于我来说很正常的事情,对于你来说,可能就是一座大山。
逻辑方面,这两天集中出利空,比如算力的利空,蔡崇信讲数据中心过剩,其实要是仔细看原话,很明显曲解了他的意思,他讲的是美帝的重复投入,而不是国内。你想啊,算力过剩了,为何阿里还要计划投资几千亿呢?
要我说,有利空挺好的,本就是调整末期,借着利空集中释放一下,反而更快见底,免得顿刀子割肉了。科技就是这样,涨跌都很快,不要在调整的时候羡慕股息稳,他们各有各的宿命,如果你总是有这种攀比的心态,即便是给你高股息,你也做不好,因为拿着高股息,遇到科技主线大涨的时候,你也会这山望着那山。
就像是找老婆一样,选择她,不仅仅要爱她的优点,也要接受她的缺点,这样才能过好。
最后提醒大家,保持好心态,心态才是你长期活下去的核心:
“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


评论:
月光下的凤尾竹: [点赞]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