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静禅🈚忧发布时间: 2024-02-25 07:55:13 浏览:1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0240225 解放自己内心的力量,人生就没什么遗憾不能和解。 史铁生《我与地坛》:熬过苦难,即是重生。 与地坛相守15年,史铁生在地坛寻找安静、获取能量,找到活下去的希望。 他残缺的身体永远无法获得不朽,而有自由的灵魂永不困顿于荆棘。 所以,他把这生存与勇气的图腾写进《我与地坛》,恰是在告诉我们,真正的地坛不在别处,就在你我心中。人唯有乞灵于自己内心的觉醒,才会给人生清醒的引导。 真正读懂《我与地坛》才明白,越过内心那座山,挥痛如释,是重生。 ❶苦难是常态,而受害者的心态可以选择。 阿兰·德波顿在《哲学的慰藉》一书中写道: “一切人生都是艰难的,而其中有些得以实现完美,是对痛苦的态度使然。” 是做受害者,还是做幸存者,选择由你。 人生的苦楚,不是来自于现实,而是源于对现实的不满与抗拒!被命运钦点的苦难,我们无法选择又无力改变,但我们可以选择的是以何种心态回应苦难。 如果一味怨恨和抗拒,就会困在被害者的心牢里,成为命运的傀儡;而如果你不向人生认怂,那就以无所谓又无所畏的心态,换种更好的方式,做出改变。 救赎之道在心中,我们的内心可以描绘和引导人生的走向。 ❷接受生命的恩典,与自己和解。 自渡不是仅凭意念自我安慰,更要用行动自我担当。 一位作家说过:“一个人,若能不跟自己较劲,处处放自己一马,就是置心灵于旷野,给心灵以自由。” 人生如果不尽如意,生活如果不宠幸你,那就放过自己,成全生命的豁达,也放过别人,安住慈悲的心怀。 学会用放过的方式与自我和解,方寸之间,天地皆宽。 ❸把不息的欲望变成不朽的希望。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顿悟:“人真正的名字叫作欲望。” 并为此进行灵魂拷问:“是消灭欲望同时也消灭恐慌?还是保留欲望同时也保留人生?” 读至此,我像触及到了探索生命之真相与本源的开关,琢磨“欲望”是共通的人性,却鲜少有人悟明白。 看着他又哭又笑,又迷茫又坚定,又软弱又坚强。这样的史铁生一直在地坛思考三个问题:要不要去死?为什么活?为什么写作? 身体的残疾,没有体面的工作,不被世俗认可,他迫于生计,选择写作。写着写着,新的恐慌,新的焦虑又来了。如果不能持续写作,要证明自己身残志坚的意义就不存在了。 所以,他不再只为自己的个人情怀而写,而是为众生为天地万物而写。 写作成为了精神依托,也是理想信念。 作家王统照说过:“人生存于欲望之中,而为欲望牵线的是希望。” 生崖于欲望之中而不盼望,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希望从来不是在被证明后才能成立的,它虽然渺茫,但总是深深扎根在人心里。你不是能够实现希望,而是把不息的欲望变成不朽的希望,使你自己成为希望。 所以,哪怕不知人生去向何方,努力活下去就是希望。 ❹写在最后 作家余华这样回忆史铁生: “铁生给我写过一封信,信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他对这个世界没有任何怨言,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爱。”  史铁生的一生经历了巨大的厄运和不可胜数的病痛折磨,他却最能参透生死,最能审视命运,最能体悟大道。 从最不幸到最幸运,他超越身体的苦难,更是越过内心那座山,“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他在地坛,以轮椅和文学的方舟,重生了自己。  地坛在他,以无畏和不摧的精神,普渡了众生。 这样的史铁生,正如莫言赞誉:堪称“伟大的人”。 这样的《我与地坛》,值得世人歌颂:堪称“人类勇气指南”。 #搬运#搬运侵删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