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不停的去听这两战的惨烈,不由得泪流满面。历史不该被遗忘,也不该被埋没,英雄就该被铭记。不论他们是何种身份,即使是国军、是地方军阀、还是上海、南京的老百姓,他们都是中国人!他们都是在为民族的存亡放下了所有的成见、仇恨,一心保卫祖国而舍生忘死。他们都值得被尊敬、被写进史书! 中国投入兵力:70万(校长亲军中央军、桂军、粤军、川军、湘军、西北军……);日军:30万。校长以他的人格魅力能让全国各地的军阀都能够拧成一股绳,这是值得铭记的历史时刻,这场战斗的历史意义是非常巨大的,①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②争取了战略转移时间。③激发了民族抗战精神,以前我们都是一路对日军望风而逃,从东三省就开始了大逃亡。④国际上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苏联、英美看到之后会引起他们的关注,我们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只是太贫穷,太落后,装备不够精良,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中国人还是🈶股子血气的,有勇气用人海战术去消耗、阻挡小日子,国际上的关注,才有了后来的军事援助,要是我们如同清朝一样一样的,国际上肯定会对我们嗤之以鼻的。这是我们拼掉了三十万的先烈的牺牲,才换回来的局面。14位将军殉国,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英豪,都是舍身取义的先烈。都明知是死,是输,却都义无反顾的去和小日子拼命的决绝! 淞沪会战,是人间的炼狱;是绞肉机,是一个大磨盘,整个团、整个师的消亡;可这30万人的牺牲是🈶巨大的意义的。他们是为民族延续而舍生的。但是,南京大屠杀的30万民众,则是血淋淋的给我们所有的国人脸上扇耳光。堂堂七尺男儿,却保卫不了自己的国,自己的家,被小日子蹂虐一遍又一遍。🈶指挥的失误,也有整个民族的落后与缺乏反抗的精神,30万对五万,即使他们有枪,有炮有飞机,也绝不会这样绝大多数的人都坐以待毙,反抗的人太少了。南京,还是当时民国政府的大本营,为何会发生如此的骇人听闻之事?以史为鉴,军民是否一家亲?民是否有家国情怀?民是否愿意去反抗?即使就是用牙齿咬,用唾沫星子淹也要誓死捍卫南京的决心?这其中的多重因素造成这样的人间悲剧,呜呼、痛哉、哀哉、悲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