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 #真实故事
(接上上一条瞬间)
“其实还有其他原因。你就当我是在’公报私仇’吧。例如,明明我们是同时遇见的小公主,为什么她要更喜欢你一点;哪怕现在是讨厌,也要更讨厌你一些。哼。
而且正如我之前所说,我想看看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是怎么做的。然后看来,确实和我不同,你真的是个笨蛋。
啊。对了,我真的善于背叛别人。你知道吗,狐狸其实是个男人。这是我在投靠他们,合谋陷害你的时候得知的情报。而且我也知道了他的号码,也一并告诉你好了。万一你有什么想质问他的呢?
不过这些大概已经有人告诉过你了,毕竟你和管理员走得那么近。”
狐狸为什么要假装成一个女性身份?是因为他喜欢男人吗?我不知道。号码什么的,就更不知道了。而且我知道他的号码有什么用?拨打过去问他,我对他这么好,为什么他要害我,是这样吗?
大概是不需要理由的,行善不用,做恶也不用。
那便是我最后一次与阿修进行交流了。
审判结束后,账号果然被封。虽然我也试过开小号去偷偷逛论坛。但随后的封禁IP开始执行,便再也上不去论坛了。
突然间,与论坛的连接就切断了。生活就感觉像是突然缺少了一块,记不起来以往在相同的时间里,到底是在做点什么了。大概也许是不愿想起了。于是就骗自己,说是从来没发生过;装作是这样,平静而又无意义地扮演着另一个自己,生活里的自己,一个只会在失败后才会上演的自己。
只有时不时隐约从一些朋友那里传来爆炸性的消息。例如,“狐狸和棺材在一起了”,“小宇和A分手了”,“团子和棺材在一起了”,“小宇和狐狸又在一起了”。
说是“爆炸性”,其实也并没有多惊讶,起码对于我来说。我甚至不想知道。一听到就会勾起我痛苦的回忆,我只想要逃跑,然后躲起来。
但他们觉得惊讶,想要四处传播。告知了你,并不是因为觉得你需要知道;而是,我想要你知道,你就必须得知道。
但是某种意义上,或许我还真该感谢这些消息的。不然没有痛苦,大概我就不会再去思考了。
中间隔了好几个月,我大概都忘了这事了。却突然收到了小公主从两千公里外的北方寄来了一封信。
那个年代,虽然网络通信已经相当发达,但书信也还是有的。但总归是少。一般每周班上派发信件时,基本上都会是订阅的书刊杂志,还有一些广告之类的。如果还要说有什么,那就只能是一些同学的稿费了。
至于说普通的信件,甚至是“笔友”什么的,那种东西只在老师和大人们的嘴里,以及书本上出现中;在真实生活中,可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
毕竟同学间传个纸条都得受罚的,就更别说写信这种要浪费超过两分钟的行为了。超过两分钟没在做题,那得是没有好好在学习,到时候考不上好大学,被笑话,低人家一等,做“人下人”,那就是你自己活该的,可怨不得别人。而且大伙还会说,还别看不起“人下人”,有人想做还做不来咧;更多都是“人下狗”,甚至可能是连狗都不如的。
不信?“你可别看不起当小三的!你以为小三是谁相当就能当的么?当小三也得有真本事。让你去当,你能当得了吗?”
诸如这样的话语,在那个年代可是太常见了。只不过在感情话题里,对话中心就是“小三”,而在工作、学习里,对话中心就成了另一些词罢了。
于是大家都不会浪费时间在做这种没意义的事情上。这种执着,
大家对于两分钟的执着,已经偏执到让人不知道到底我们这么做是为了上一个好大学,还是为了能够在上不了好大学的时候可以有权利埋怨别人。
我想可能是后者。因为这其中确实是一点方法也没有的,无非就是一遍又一遍地做题,然后再一遍又一遍地对答案。对的,本来就是做对的。错的,下次继续再错。总之不要浪费两分钟在做题之外的事情,就是对的。而且肯定是对的,是一定正确的“金口玉言”,因为家长和老师们都说了,而且还是全国各地的家长和老师们。
所以这还能错吗?不能够的。
但还有谁不想上一个好大学呢。于是我觉得终究还得是前者。又或者是两者都有。但为什么想上好大学,就不能花两分钟在做题之外的事情上呢?这就没有人知道了。
大家都说不上来,真要硬掰出几句,也只能是“这是独木桥”,“教育资源有限”,“大家努力你就得努力”,等等。但任何事情都是独木桥,所有资源都是有限的,而“努力”的定义和方式都是谁给的呢?好好生活,放下手中的笔,用两分钟去观察和思考世界,是不是也是一种“努力”呢?为什么一定要以你认同的方式努力,采用你的概念,才是“努力”呢?
如果那些话语都是对的,那么就只能说明这个考试是一场为了考倒你而设立的。但如果是为了考倒你,那么不管你多努力,都是可以难倒你的。
既然是为了考倒你,那么如果是我,我便就以“思考”来为难学生,又或者是“劳动”。没放下笔的人就通通不行。
于是大家就变成了“不能浪费两分钟在思考和劳动之外的事情上”。把宾语一改就完成工作了,倒也轻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