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
从山峦到海洋 (跋) (1)
一部作品的诞生,就像一棵树的生长一样,是需要机缘的。
首先,它必须拥有种子,种子是万物之母。其次,它缺少不了泥土。还有,它不能没有阳光的照拂、雨露的滋润以及清风的抚慰。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出现,是先有了泥土,然后才有了种子的。那片春天时会因解冻而变得泥泞、夏天时绿树成荫、秋天时堆积着缤纷落叶、冬天时白雪茫茫的土地,对我来说是那么的熟悉——我就是在那片土地出生和长大的。少年时进山拉烧柴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在粗壮的大树上发现怪异的头像,父亲对我说,那是白那查山神的形象,是鄂伦春人雕刻上去的。我知道他们是生活在我们山镇周围的少数民族。他们住在夜晚时可以看见星星的撮罗子里,夏天乘桦皮船在河上捕鱼,冬天穿着皮大哈(兽皮短大衣)和狍皮靴子在山中打猎。他们喜欢骑马,喜欢喝酒,喜欢歌唱。在那片辽阔而又寒冷的土地上,人口稀少的他们就像流淌在深山中的一股清泉,是那么的充满活力,同时又是那么的寂寞。
我曾以为,我所看到的那些众多的林业工人、那些伐木者才是那片土地的主人,而那些穿着兽皮衣服的少数民族则是天外来客。后来我才知道,当汉族人还没有来到大兴安岭的时候,他们就繁衍生息在那片冻土上了。
那片被世人称为“绿色宝库”的土地在没有被开发前,森林是茂密的,动物是繁多的。那时的公路很少,铁路也没有出现。山林中的小路,大都是过着游猎生活的鄂伦春和鄂温克人开辟出来的。始于六十年代的大规模开发开始后,大批的林业工人进驻山林,运材路一条连着一条出现,铁路也修起来了。在公路和铁路上,每天呼啸而过的都是开向山外的运材汽车和火车。伐木声取代了鸟鸣,炊烟取代了云朵。其实开发是没有过错的,上帝把人抛在凡尘,不就是让他们从大自然中寻求生存的答案吗? 问题是,上帝让我们寻求的是和谐生存,而不是攫取式的破坏性的生存。
十年过去了,二十年过去了,三十年过去了,伐木声虽然微弱了,但并没有止息。持续的开发和某些不负责任的挥霍行径,使那片原始森林出现了苍老、退化的迹象。沙尘暴像幽灵一样闪现在新世纪的曙光中。稀疏的林木和锐减的动物,终于使我们觉醒了:我们对大自然索取得太多了!
受害最大的,是生活在山林中的游猎民族。具体点说,就是那支被我们称为最后一个游猎民族的、以放养驯鹿为生的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
- 有意义的梦当然要记录下来了 被恋人欺骗抛弃在他熟悉自己却陌生的地方
- 今天中午 又去了兰州拉面吃饭 本来也不想去的 可是突然就想去吃个面 在这
#对抗抑郁症 #抑郁症 #抑郁症晚期 #北京土著 #70后 在那历史的长河之中,故宫- 【珠海伟创力】寻找郑丽娟姐姐。
#伟创力 #珠海 - 奇迹的另一个名字叫努力(一) Only with your own radiance can you be worthy of the st
- 搬家进度1%,发现了打造卧室松弛感的秘密|||预备了一个月的搬家 终于陆陆
- 最近被罗文的《黄昏》所感染,一直非常喜爱的殿堂级歌者,尤其是那首《
- 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吧:87年,大龄剩男,无婚史,技术研发管理类岗位,酷
- 今天的晨读,了解了荣格心理学中的两个概念:阿尼玛和阿尼姆斯。 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