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北京酒窝哥发布时间: 2025-03-30 19:45:24 浏览:16 次 发布地: 北京市 天气: 晴

        #北京土著#70后 故宫里的江南(二) 以大运河为纽带,从民间迈向宫廷 玉器如同瓷器、木雕等工艺品一样,也有着“民间”和“宫廷”之分。苏州玉作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民间散发着迷人的光彩。但在进入紫禁城之前,它就像“杨家有女初长成”,虽已亭亭玉立,却尚未被世人完全知晓。 明清以来,京杭大运河宛如一条奔腾不息的纽带,连接起了相隔千里的苏州和北京。而头脑灵活、手艺精湛的玉匠以及他们精心设计、制作的精美玉器,则成为了这条纽带之上最为闪耀的明珠。通过这条“水上玉器之路”,苏州玉作实现了从“民间”到“宫廷”的华丽转身,完成了一次意义非凡的飞跃。 进入宫廷之后,苏州玉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借助帝王乃至整个国家的雄厚财力和强大智力支持,苏州工匠在玉器制作过程中彻底摆脱了物质条件的束缚,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他们可以不计成本,以最高标准、最严苛的要求来实现自己作为艺术家的梦想。例如,苏州人、宫廷设计师姚宗仁在乾隆六年(1741年)设计了青玉凫纸样,但直到6年后,这件玉器才在苏州雕琢而成。如此漫长的制作周期和不计成本的投入,对于普通工匠来说,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在苏州玉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明代无疑是一个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时期。一般而言,明代玉器更注重实用性,总体呈现出“稚拙有余而精细不足”的特点,因此也被人们戏称为“粗大明”。明代初期,苏州的玉作也深受这种风格的影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州工匠们不断探索创新,改进了镂雕、浮雕等技法,逐渐形成了一种以简洁、典雅、线条流畅、造型和谐为主调,带有鲜明江南文化和美学精神的苏作特色和风格,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青玉镂雕枝叶葵花杯、“子刚”款青玉合卺杯等玉器,堪称苏州工匠在镂雕技法创新方面的经典之作;而青玉乳丁纹圭,则是浮雕技法创新的杰出代表,这些玉器无不展现出苏州玉作的独特魅力和卓越工艺。 明代苏州玉作的代表人物,当属被誉为“玉雕圣手”的陆子冈。他出生于当时苏州府下辖的太仓州,自幼便在苏州学艺,凭借着对玉雕艺术的热爱和天赋,以及持之以恒的努力,他在玉雕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后来,他开办了自己的玉器作坊,创造出了闻名于世的“子冈牌”。陆子冈的玉雕作品以刀法细腻、构思巧妙著称于世,他还大胆地将印章、书法、绘画等元素融入到作品之中,形成了以“空飘细”为显著特点的独特艺术风格。这种创新的艺术风格不仅在当时独树一帜,更是对后世玉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也因此被后世弟子尊奉为琢玉业的祖师爷。 到了清代,苏州玉作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苏州玉器,既融合了宫廷艺术的华丽繁复,又蕴含着文人艺术的清雅含蓄,完美地包容了中华美学中“错彩镂金”和“出水芙蓉”这两大理想追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白玉仿古铜纹出戟方觚,便是这一时期苏州玉作的杰出代表。这件玉器玉质温润细腻,如羊脂般洁白无瑕;设计巧妙独特,独具匠心;技法精湛绝伦,彰显出工匠的高超技艺;形制端庄大气,尽显典雅风范;纹饰精美繁复,栩栩如生。特别是在雕刻兽面纹和云雷纹时,苏州玉匠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审美追求发挥到了极致,展现出了高超的技艺水平,成为明清仿古玉器中的经典之作。 乾隆一朝,苏州玉匠为宫廷制作了大量的玉山子、玉壶、玉瓶等玉器,其中不少精品都进贡给了皇帝本人。这些玉器不仅满足了皇家的审美需求和日常生活需要,更为苏州玉作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推动其走上了工艺技术和美学的巅峰。 出身于苏州专诸巷玉工世家的姚宗仁,雍正七年(1729年)由年希尧选送至清宫造办处,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4年的为皇家用玉设计与制作的生涯。在这期间,他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对清代宫廷玉器的设计风格、工艺技术、审美标准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姚宗仁继承了祖、父两代的琢玉技艺,对各种雕刻技法运用自如,炉火纯青。由他本人设计、制作的洪字七号璧、荒字八号白玉斧佩等作品,工艺精湛,品质上乘,可以说代表了清代宫廷制玉的最高水准。 又如苏州织造选送入京的朱彩,他是乾隆朝宫廷造办处的刻字玉工。朱彩工艺高超,悟性极高,在刻字时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皇帝的旨意,因此备受赏识。收录于《乾隆宝薮》的“乾隆宸翰”和“惟精惟一”玉玺,便是朱彩刻字技艺的杰出代表。他还创造了两个“第一”:一是在为青玉《御制九符》册刻诗时,乾隆特许他在末页刻下“小臣朱彩奉敕恭镌”的款识,这是目前在清代宫廷玉器中唯一留有匠人姓名的玉作;二是据清代皇宫玉器制作活计记录,他也是在该档案材料中名字出现最多的苏州玉工。这两个“第一”,不仅是朱彩个人技艺和才华的证明,更是苏州玉作在清代宫廷中重要地位的体现。



评论:
磐石(已婚已退休): 👍👍👍🌹🌹🌹
律政佳人174: [比心]比心比心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