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岁月发布时间: 2024-12-03 20:28:31 浏览:0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读过的书 近几天整理书房,清出了很多旧杂志。前些年已经清了一些,送了一个开书店的学生,总还觉得给这些曾经陪伴自己成长的默默良师一个好的归宿,也还有宝剑赠英雄鲜花送美人的意味。在这个不再依重纸版书的时代,我对书的这份痴情仍然没有减退,多是因为她们给了我电子阅读不能替代的愉悦与适足。 清理到最后还是有百多册的《读书》不舍得送人,是这本杂志的思维深度和文化品味指引了我这十几年来的阅读方向,虽然这些杂志可能少了再读的机会,却仍然愿意看她们藏在我书橱的角落,与我互相陪伴。 我是一个懒惰的人。如果稍加努力的话,应该有更好的大学出身,用世俗的标准来看,再不济也要读顶博士的帽子来。我十分地清楚自己不只是学力不足,更多的原因就是自己的懒,很多事情只是止于起始的念头便没有了继续下去的毅力,只好借清高来掩了懒的本质,但总算良知没有丧尽的是尚有向上的动力,总是想着要提高自己的眼界与修为。 这样的认知倒也算是还有些自知之明,求知的念头便一刻也不敢松懈,却总是苦于良师难遇,在书林中没有方向地乱转。是《读书》为我的读书指引了范围与阅读的基本品味,2009年以来,每每在《读书》杂志中找到心仪的阅读对象,时有豁然开朗的会通,也有如坐春风的心灵体验。随后《书城》、《书屋》等杂志也进入自己的阅读视野,2011年后更有趣味相投的几位友人不断地互相推荐着不同领域的读品,才在读书生活渐渐找到了自己的旨趣,慢慢享受到了读书本真的快乐。 孔子讲:“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夫子本意是讲人之为学不应服务于某一功利目的,而应当是为了自我的完善与发展。这样的道理在眼前的社会是没有人提倡了,都在做学问,却没有人讲“工夫”。为人之学倡盛,学问在功利目的的笼罩下,失却了最根本的方向,终究是做不出大成就,治学的结果不惟与欧美有差距,就与宋明时的科举学问都不可相提并论了。 我这十年的读书,虽然大多由着自己的爱好在挑选,好在也是《读书》之类杂志的推介的大范围内,从最小的意义上说也算是为己而学: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做深入长久的追问。可能眼前不见治学之功,这样在不断产生困惑与解惑的过程中,总有一点点亮光在透出来,给了迷茫的我以前进的动力,不免让人有了通向光明的喜悦。至于前景的广与阔,所差的只是自己的天份与坚守的毅力。 懒惰与天资不足如我者,读书之途多有歧路。难得高师点化,在这样资讯发达的年代总还有《读书》这样的引渡人,每个人生的阶段都不缺这样接引途径,只在于有没有向前的决心。良书不难遇,多在不相知,感谢《读书》十年来的相伴与指引,也庆幸自己十年的读书,总算是在这条路上找到了一点点的门径,也有了一点点的提高,也不枉那仍屈居橱角里《读书》的陪伴了。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