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风禾尽起发布时间: 2024-06-02 11:27:08 浏览:35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读这本书感受到的就是绝望。五岁就学会看他人脸色生活的孩子,以及在姨妈家受尽屈辱与煎熬的七年,读完只剩下无尽的忧伤。 我要感激作者在结局带着她离开了这座悲伤的城市和国度,未来依然充满未知,可是离开这里就是过去十几年里唯一的依靠。 故事从秀英的五岁开始记录,可是阅读到妈妈离开,大概就是能明白,或许秀英记事还要更早一些,是什么让一个五岁孩子的记忆里满是“讨好”的笑,看脸色的懂事。 是什么让一个五岁的孩子的回忆里充满了“我不行,挨打时我很安静,我不觉得我能有反抗的自由。但我痛恨挨打,也从不会忘掉它。”或许更深刻的是母亲丢下她离开,去了美国,她留在姨妈家整整七年的痛苦折磨。记忆像一把锋利的刀子,这样一部自传性质的作品里,到底有多少是泣血的悲伤,是字字刻入骨髓的绝望,我想阅读者都能在字里行间找到那样的一份真实。很多人说虽然这本书揭示了女性的困惑,但从文学角度是在写流水账。 但我认为并非流水账,成年人回忆童年视角,带有双重身份的语言表达确实带给我一些很特别的阅读体验感。选取的也是记忆里非常断裂又不断放大的记忆片段,尽管是时间线上书写,但是我能感受到回忆的痛楚几乎拧住了作者和我。 我反复在故事中写,我不相信有一个真正的岸等待我们去归,我不相信人心里真的可以依靠一个绝望的信念撑过漫长的受虐的七年,我不相信真的有人会来接一个被抛弃的小孩,我不相信大人的世界里真的会履行诺言。 我知道这个世界的大部分真相,我知道绝望和不可能实现的理想,我知道了没有拯救与被拯救的喜剧,我知道大部分的我们都是被抛弃了一生的流浪的孩子。 当我从孩子长大成大人,我似乎更明白了成年人的残酷。所以我看这部小说,就跟作者写这部小说一样,满怀悲伤却无法哭出一声。往事历历难忘,如今依旧艰难。她永远理解母亲的苦楚,以及母亲的神圣,可是没有一种苦难可以被倒退消除,她理解她接纳,以及永远无法忘记的苦深深刻进命运的齿轮里,每一次转动呼应着曾经的艰难。 我如此感激这些女作家们,“何以为家”的故事里,我们不是被时代和记忆抛弃的人,有人记得,有人书写,有人阅读,我们聚在了一起。 正如在旁批中写到:“这样的书写当然是意义非凡,多年后,当更多更年轻的女孩子们看到这里,她们就知道她们的母亲祖母们曾经走过了怎样的艰难,希望未来她们永远不会经历,希望她们永远向着前进的方向,去到我们都未曾去到的属于女性的光明的未来里。”#每日一书 #写一本书



















评论:
QQ头头: 你看的书与别人的不一样呢![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爱心点赞][爱心点赞][爱心点赞][爱心点赞]
QQ头头: 体会很深刻![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爱心点赞][爱心点赞][爱心点赞]
莫念: 又看到了你在学习[玫瑰]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