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冷却夕阳发布时间: 2023-12-06 11:42:16 浏览:0 次 发布地: 西安市 天气: 晴

        西方伪史:中国近代译者创造了西方三大圣贤!(一) ​西方文艺复兴,西方世界公开的说辞是,在经历了漫长的黑暗中世纪之后,欧洲人通过翻译阿拉伯人的著作,找到了古代文明的火种,重燃西方文明发展的动力。​即便是站在西方立场上为之辩护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西方文艺复兴的知识源头来自外界而不是欧洲内部。​那么问题来了,所谓翻译阿拉伯人的著作,到底有多大可信度?​阿拉伯帝国崛起后,通过东西方贸易获取了大量的财富,在这个过程中获取东方文明的知识也是情理之中。 ​不得不承认,伊斯兰文明有其底蕴,历史上西方宗教向东方扩张就是例证。 ​唐朝天宝十年(公元751年),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在中亚怛罗斯城附近爆发大战。怛罗斯的位置在今天哈萨克斯坦的塔拉兹(曾称江布尔城)的附近地区。 ​战争以阿拉伯帝国的胜利告终,但阿拉伯帝国的损失比大唐大得多。名将高仙芝仅凭区区三万远征军,离开边境700多公里,重创了三倍于己的阿拉伯精锐士兵。唐军先进的装备和强大的战斗力,使阿拉伯帝国不敢继续向东扩张。 ​四年后,安史之乱爆发,安西军东撤回国平叛,吐蕃人崛起截断陇西走廊。中华文明在中亚开始萎缩,中亚从此成为两种文化包容发展的沃土。 ​东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战略边界就此形成。 ​从历史来看,阿拉伯帝国的强大并非虚言。三大一神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历史上确实存在并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因此,西方伪史论者彻底否认西方文明的存在有失偏颇,但是西方自我标榜的辉煌历史在逻辑上根本不成立,在现实中也不存在可能性。 ​西方世界并没有统一的一以贯之的文字,各国文字不同,即使有古代典籍著作传承,在中断了两千年后也很难读懂。 ​西方文明经过漫长的黑暗中世纪后,突然找到两千多年前与中国东方圣人老子孔子同时期的圣贤,只能说西方世界发挥了想象力,像荷马史诗的神话故事一样,为自己杜撰出了祖宗。 ​对比今天现实中阿拉伯文明的状态,我们有理由认为欧洲不可能通过学习翻译阿拉伯文明找到自己的祖宗,更不可能实现文化大繁荣大突破大复兴。 ​那么答案显而易见,西方世界在中世纪能够获取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源头,只能是中华文明,不可能是其他任何地区。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中国正处于明朝时期。 ​当时东西方交流十分密切,十六世纪的法国是欧洲的中心,贵族皆以学习中国文化、使用中国商品为荣。在这个过程中,西方传教士大量翻译中华文明的典籍,成为文艺复兴的知识源头。 ​永乐大典是中国文化典籍的汇编,不可避免成为西方传教士抄袭的样本。 ​所谓西方文明三大圣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辈分最高,柏拉图居中,亚里士多德居末。​亚里士多德这个名字是汉语名字,音译为“亚里士多德”。此处请注意,亚里士多德实际上是Yongle's Total读音的“回译”。欧洲人将永乐大典翻译成拉丁语,意译为“Yungle's total”。多年以后,再翻回汉语,音译成了“亚里斯多德”! ​这种乌龙并不鲜见。 ​1998年,吉登斯的《民族———国家与暴力》出版中译本,该译本由北京大学社会学学士与硕士、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胡宗泽和赵立涛负责翻译,北京大学人类学教授王铭铭进行校对。 ​该书煞有其事提到了西方哲学家门修斯(Mencius)的格言‘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太阳,居于民众之上的也只有一个帝王’,可以适用于所有大型帝国所建立的界域。”(第99页)。 ​中国人读到这本书想当然就会认为门修斯是外国大师级学者。但实际上,所谓的Mencius就是中国先秦思想家孟子。上面的格言就是《孟子·万章章句上》,“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儒门亚圣一朝变身“门修斯”,成为流传至今的笑话。





评论:
: 西方伪史论患者共同点: 上学时候,历史基本都很差; 没有一个从事历史学术工作; 基本生活在社会底层,做的体力工作; 房间里翻箱倒柜拿不出10本历史学术书籍; 问读过几本历史学术书籍,问最近在读什么书,基本回答不上来; 这些患者因为不聪明,而其他学科(比如数学哲学)的门槛太高,无意中发现西方伪史论,可以让他们找到装大聪明的机会,于是以为自己也成了大聪明,可以做历史学家。 总结:这类患者,都是上学时候历史不好的那批人,如今都在网上伪史论专区,当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历史学家呢![呲牙笑][狗子]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