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克&律&省+己发布时间: 2025-05-13 11:46:44 浏览:11 次 发布地: 深圳市 天气: 晴

        #优质瞬间计划 想不起来是什么原因,当初买了这本书却没读完。这周重新翻开,其实读完还是很丝滑的。80万字左右的字数, 作者是英国人尼尔盖曼,用复杂的哲学思辨内容、庞大的神话体系设计,写了一本M国虚构小说,遭到M国读者的推崇与喜爱。 他在1996年就开始构思小说内容,九十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和传统媒体的变迁,令他极其敏锐地捕捉到现代社会中,人性的发展变化,2001年出版的小说的内容,今天来看依旧不过时,依然令人凝神发呆。 小说内容太多,我仅对印象深刻的地方做个记录: 1.小说中提到了20多位古老传奇神话中的原始神祇,他们都是跟随着人类信徒的移民行为迁徙到M国这个新大陆上,只要信徒的精神信仰存在,只要有信徒的祭祀和仪式,这些古老的旧神就能继续庇护他们。书中有来自北欧、埃及、斯拉夫、印第安、非洲、美洲的原始神祇,而且非常友好地标注了每位大神的来源,给我涨了不少神话知识。 但是,我觉得很奇怪,为啥没有一位中国华人的神祇被提及,M国新大陆移民那些个百年历史,明明前后有几十万,几百万华人也过去了,也扎根了,他们肯定奉着自己的几尊神像如影随形地祈求护佑,哪怕是观音大士或者关二爷呢,但这些在小说中完全未提及,完全被隐形了。我很想问问作者这个疑问,难道是因为他觉得咱们华人的神太多太复杂,语言艰涩无法沟通?就很奇怪这点。 2.小说里,原始神祇不是永恒存在的,也不是永生的,他们的存在取决于人类的选择。一旦缺少信徒的信仰,缺少仪式感的祭祀,缺少来自人类精神的崇拜与记忆,神祇的生命力就会衰败。 与此同时,作者设计了新神的出现。因为人类对于新事物的执着与崇拜,随之发生了新神,比如科技之神,媒体之神,资本之神,我觉得按作者的这个逻辑,如果是今天,还会有信息之神,AI之神,手机之神,视频之神,芯片之神,电池之神,股票之神等等。新神的本质是现代性的产物,他们的力量完全依附于现代社会的特定功能,一旦支撑其存在的体系崩溃,他们便会迅速衰弱。 3.小说的故事主线,就是旧神与新神之决战。我觉得作者在1996年的时候用这个设定,来体现人类思想上,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挺有意思的。 新神其实是“现代社会的集体潜意识”,而旧神代表“人类精神的永恒需求”。 这场大战,没有最终的输赢结果。作者想告诉我们,无论新旧神,其力量都源于人类的精神需求,但现代社会用功利主义取代了深层的精神探索。 最近几年,很多人都在呼喊,自己需要信仰,人类缺失信仰。叫得多了,我也替自己开始发愁,除了信自己,我这不再信个啥,是不是就要遭鄙视了。 但是,对于信仰是什么,这些呼喊的人真得明白吗? 我喜欢作者的这句话:“信仰的本质不是盲从,而是人类对意义的渴望。” 4.再记录几句我喜欢的句子:“故事是活着的神,而遗忘是杀死它们的刀。” “文化记忆是人性与文明存续的根基,现代社会对历史的消解导致精神荒芜。” “人性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在混沌中寻找光明的能力。” “现代性最大的谎言是:效率与利益可以替代意义。” “神话不是过去的残骸,而是未来的模板。” 5.2017年,这本小说被拍成美剧,我看过几集就觉得无味弃剧了,今天看完书算是知道原因了。电视剧除了炫特效,并没有把作者真正想表达的内容拍明白。 在技术为王,理性智性主导,功能效率优先的现代社会中,人类会不会沦为社会工具? 我想,真正的精神信仰,真正的生命力,与其去哲学和宗J里找答案,不如低头踏踏实实生活,过好当下的日子,按咱中国人老祖宗的话,柴米油盐酱醋茶里,自有小乾坤(感觉还是咱们中国古人古神才厉害呢,哼)。 你把小日子过明白了,旧神与新神就能友好共存了。大家都和谐了[呲牙笑] #睡前读书 #阅读 #情感 #生活 #纸质书籍 #我的趣味阅读史





评论:
KK: 共同的故事和信仰凝结了人群的协作,文明因此而生及发展,神明是外向化体现。现实世界的冲突是文化信仰冲突的展现
zhou333: 从中、美、欧、日等国来看,这20年来,无神论者在大幅增加,随着全社会的认知水平提升,未来还会有新神吗?[呲牙笑]
小人照妖镜: 茶道林哲学了解一下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