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100%#认知90%#净水80%#睡觉70%#食养60%#太阳50%#健身40%#艾灸30%#体检20%#治疗10%
#读书#健康饮食#搬运侵删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贵在修心! (一)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贵在修心。世事无常,修好这颗心,才能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惊慌,不迷茫。
一、大其心,容天下之物
朱熹曾说: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心胸宽广,看什么都能看开;心胸狭窄,看什么都不顺眼。把心放大,才能不被琐事牵绊,不被喜怒左右。
三国时代,陈琳文采出众,在袁绍麾下的时候,曾经写檄文讨伐曹操。不仅把曹操骂得狗血淋头,曹操的祖宗也没能幸免,曹操看了气得要命。
后来曹操打赢了袁绍,抓到了陈琳。陈琳以为自己必死,谁知道曹操却饶了他。别人问曹操为何,曹操说:那时候各为其主,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后来更是对他委以重任,军国文书都交给陈琳起草。
众人无不佩服曹操的心胸。
《家诫要言》有云:器量须大,心境须宽。
心小了,小事就大了;心大了,大事都小了,心胸狭隘的人,眼里只有鸡毛蒜皮。
一个人不在琐碎小节上纠缠,才能获得更大的格局,更广阔的未来。
二、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省心录》有言: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就像是水杯一样,内里中空,才能装进去水。
一个人只有虚心,才能有所进益,傲慢自大,只会故步自封。
清末时,张之洞的侄子中了进士。他得意洋洋,在家里大摆宴席,请了很多人来吃酒,酒过三巡,把自己侄子的文章发下去给大家品评。
很多人碍于面子,说了很多奉承话,张之洞和侄子都有些飘飘然,但是来的客人里,有个叫黄绍第的,文章卓绝海内。
他拿着张之洞侄子的文章,一边批,一边骂,点出其中种种不足,张之洞惶恐离席,第二天对大家说:黄先生的评语,是完全正确的。
甚至带着自己的侄子亲自登门请教,张之洞的侄子收起傲气,虚心向学,后来一直做到巡抚。
作家李尚龙说:人应该要求自己变得更好,而不应该总是自以为是,学会谦卑,才能让人走得更远。
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常存不如人之心,一个人才能有更大的进步,更好地成长。
三、平其心,论天下之事
古人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事情和自己没什么关系的时候,往往无关痛痒。但是如果涉及自身,就很难做到平静客观。
武则天当政时,有个叫周允元的人担任宰相,武则天邀请官员一起进餐,席上武则天让大家都讲一句对国家有益的话。
周允元就讲了一句:耻其君不如尧舜,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马上就恼了,直接骂周允元影射皇上不贤明,不怀好意。
武则天却很平静:他说的是实话,而且确实有益国家。
大臣无不赞叹武则天的气度,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涉及利益、面子的时候,人很难做到心平气定,保持公正客观。
这不是天生的,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把心放平,不虚荣,不矫饰,方能对人对事做出准确的判断与理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