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骨感的阿拉丁发布时间: 2025-02-15 23:40:18 浏览:0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不要让精神束缚的循环继续 人为什么要追求自我,并不仅仅是彰显自己的个性、表达独一无二的存在 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品质的提升 精神品质和家风一样,是可以代际遗传的 例如,艺术世家的孩子,生来基本上对颜色、构图和音乐旋律这些就很敏感 而知识分子的家庭,例如父母为工程师,孩子耳濡目染也大都高学历 追求自我的解放,实际上是实现人格独立的一个过程 只有人格获得独立,一个人才能不依附于人、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从而有明确目标、坚定信心和足够耐心、毅力去完成实现自己的理想 而没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无论家境如何优渥、无论外界评价如何光鲜,其内核不可避免有缺失,从而在总体幸福感上不尽如人意 这也就是我们时常看到的,很很多名人、明星,虽然外表光鲜、但私生活却非常混乱 人格不独立的害处很多: 有的人40多岁还在啃老 有的人一辈子为儿女操劳,把钱全给子女花,却没有换来感恩和善待,而是子女变本加厉的索取,以至晚年处境悲惨 有的人想做的事情朝令夕改,经常因为别人一句否定的话而动摇决心 有的人喜欢了不敢去爱、讨厌了也不敢去恨,过得很不顺意 这些通通可以归之为自我意识、人格不够独立的结果 如果一个人自己不能够清晰的知道想要做什么 很多事情就难免随波逐流: 工作可能不是根据自己喜好、能力、擅长来选择,而是根据别人的建议 结婚甚至也不是自己选择的,而是年龄到了、时间到了 对孩子的教育几乎没有规划、完全顺其自然、放任自流 因为有因才有果,自己的思想不能独立的时候,做出来的行为就是没有明确目标的,就是大概率随波逐流的 而这样的行为,造成的结果就是,下一代必须继续沿着老路去超越、突破 而这些超越和突破可能又花费一生时间 所以,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不是优越的物质条件等等外在的光环条件 而是父母已经完成了自我超越 可以不依赖于任何某个人 这样孩子在成长中受到伤害 家长就可以不是已无意识的贬损、否定、嘲笑、命令、要求等等行为 而是通过设身处地的共情,体会到孩子的情感需要 从而真诚发自内心的安抚、支持他做出符合现实条件的反应、判断和改变 这样孩子的适应能力会很强,不管遇到任何问题 他不会慌张,可以镇定的做出判断和反应 这样,他可以不会按照任何人的指示、期望去做事情 可以拥有更加广阔的天地 能量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于是,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比没有获得这样精神条件的孩子,更加自信、大胆、有能力和更广阔发展前景,也能做出更大成就!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