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体发展顺序
书体发展先后顺序为: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一、篆书是我国最古老的书体,可大致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又分为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甲骨文主要是指商代的文字,因其刻在龟甲或兽甲骨上而被称为甲骨文。金文也被称为钟鼎文、吉金文,是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石鼓文具有遒劲凝重的风格。字体结构整齐,笔画匀圆,并有横竖行笔,形体趋于方正。
二、隶书始创于秦朝,由篆书发展而来。有秦隶、汉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
三、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四、楷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五、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