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的发明人,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约翰·B·古迪纳夫教授(John Bannister Goodenough)今天去世了,距离他101岁生日仅有一个月的时间。
古迪纳夫教授的人生是充满传奇的一生。出生于德国,由于他的父亲是一位宗教历史学家,他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修习的专业是古典文学和哲学这样更偏向人文科学的学科,而他的哥哥沃德·古迪纳夫也是一位人类学家。因为一位数学教授的建议,他后来改修数学,并获得了数学学士的学位。在二战期间,他参军并为军队提供气象分析,在退伍后又去了芝加哥进修物理学,他的导师是发明了齐纳二极管的著名物理学家克莱伦斯·齐纳。他的主攻方向是固体磁性,并在存储器领域做出了贡献。而当他在1976年成为林肯无机化学实验室主任,,进入到他的“主业”化学的时候,他已经54岁了。
作为一个科研人员,古迪纳夫在一般认为的科研“黄金年龄”30到50岁的阶段所获得的成绩并不算太大,直到他投身于锂离子电池领域,他才开始做出改变世界的研究。他所研究的钴酸锂电池提供了金属锂电池无法实现的稳定性,提升了电池的容量。与石墨阴极的天作之合,使得古迪纳夫成为了化学界冉冉升起的“新星”。然而钴酸锂电池仍旧存在致命的缺陷,一是寿命难以延长,二则是钴酸锂居高不下的成本。古迪纳夫没有沉溺于自己的成就,经过苦心研究,发明了磷酸铁锂电池,再一次震动了世界。这时是1997年,他已经75岁了。
年过古稀,功成名就,或许很多人在这时候已经决定颐养天年了。但是古迪纳夫教授对于科学的热忱让他无法停止工作。钴酸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都存在着枝晶问题,这会导致电池的短路爆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又提出了全固态电池的概念。这一年,他已经九十岁了。或许是因为他的研究太偏向于应用,斯德哥尔摩的殿堂多年和他无缘,以至于到了2019年,他才终于以97岁的高龄获得了诺贝尔奖的垂青。这也让他打破了2018年物理学家阿什金的纪录,成为历史上最老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古迪纳夫教授是我最为敬重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经历对于那些多年没有成绩但仍旧默默坚持在科研岗位上的人就像是一盏明灯,让人们相信即使过了世俗所谓的黄金年龄,研究仍旧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就。我现在并不从事着科研工作,但我仍梦想有一天能够回到科学研究中,古迪纳夫教授的经历也是支撑我的想法的依据之一。回想起来三年前当古迪纳夫教授接受采访的时候曾表示,自己才九十多岁,还有时间去解决全固态电池的问题。那时候98岁的他仍坚持每天开车回到学校工作,如今他终于可以歇一下了。他的成就载入史册,他的贡献到今天仍在造福我们。
评论:
黑山老妖@: 新能源电池这是到极致了吧?
作者: 电池有物理极限,但在接触到天花板之前还是能不断提升的,但因为我也不是这一行的,也不知道现在发展到哪个阶段了。
黑山老妖@: 好吧,谢谢